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爱心学长每月给他们“发工资”
他们暑期打工“智援”学长

发布时间:2016-07-11 00:2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1996年从江苏大学毕业后,潘逸涛回老家常州开厂创业,但他一直心系母校的学弟妹,默默资助着母校的贫困学子。胡才会、朱可——江大机械学院的贫困优秀生——是他的其中两名资助对象,每月初,在给厂里工人发工资的同时,他都会给两个优秀的小伙子打来助学金。

为了报答学哥潘逸涛,今年暑假,胡才会和朱可不约而同来到潘逸涛的工厂里,“智援”学哥。昨天,在常州西夏墅镇一家规模不大的工具厂内,笔者见到了这3名江大学子。

回乡创业

捐万元助力山区“支教”

41岁的潘逸涛1996年从江大经贸英语系毕业,此后去南京闯荡了4年。在有了一定的资源及资金储备后,在父亲的劝说下,回到老家常州西夏墅镇,在注册了“常州鑫佳顺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后开始艰难创业。如今,公司已经小有规模。

在事业小有成就后,小潘开始想到回报社会。“无论是在南京打拼的4年,还是回家乡创业这么多年,都或多或少接受过他人的帮助。”说起回报社会的动机,小潘沉思了会儿说。而在如何回报上,他很快想到了母校江大的那些贫困学弟妹。

于是,2013年夏天开始,小潘通过对接江大宣传部,首先资助江大“大眼睛支教团队”1万元。江大团委副书记叶涛说,这1万元当即被志愿者带到了大别山贫困山区,给一批品学兼优的当地孩子送去了“及时雨”。此后,小潘开始结对资助江大贫困生,每月资助江大化工学院两名贫困生各500元,直至毕业。

受助学弟

家庭贫困用钱“很仔细”

“我给他们每人办了一张银行卡,将卡号给公司会计,每月公司发工资时,会计就会给他们打钱过去。”小潘说,这样做主要是担心自己事多起来之后忘记了,本月两名学弟的“工资”,已经在7月2日打出。

胡才会老家在江西九江农村,父母农闲时在周边打零工,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学长没有给我资助前,父母每个月给我1000元左右。”小胡说,这1000元对种田的父母来说是不小的数目,所以自己收到钱后都会用得十分仔细,“每个月最多只吃400元,要是中午吃个五六元的红烧肉,其他两顿就很紧张了。”小胡因此尽量不吃红烧肉等荤菜。而有了学长的每月500元,懂事的小胡当即就通知父母每个月少汇500元。“学长每年的6000元资助,对我来说很重要,对我全家也很重要。”

朱可是徐州沛县农村的孩子,父母也是每个月给他1000元,这包括买书、买衣服、通讯等等开支。懂事的他在受到学长的资助后,直接就要父母减半汇款。面对学长的资助,他和小胡一样,每一元钱都用得很仔细。记者注意到,同样由于不怎么吃荤菜,小伙子明显比同龄孩子瘦弱。

“智援”公司

这样的回报令学长欣喜

朱可介绍,虽说他和胡才会都在江大机械学院,但因为不是一个年级,也不在一个系,此前并不认识,还是到潘逸涛的公司后才知道两人是一个学院的。“暑假原本就准备打工,后来想到潘总每个月都给我‘发工资’,就想借暑假机会来报答学长。”朱可和小胡说,暑假一开始,他们就各自决定到这里来实习。

小潘说,两名学弟“不约而同”来到他的公司实习,让他感到很意外,也很欣慰,他说,两个学弟都很优秀,来了之后主要是帮着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做一些新品种的研试,应该算是“智援”公司。而令公司众人感动的是,两名小伙子除了进行软件开发外,还主动到车间车床上抢着干一些活。

“暑假时间并不长,他们想尽可能地多帮学长干点活,多回报一点,同时也让自己多学点东西。”昨天到场的江苏大学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潘红军告诉笔者,小朱和小胡都是校三好生,非常优秀,是真正的品学兼优。在获得小潘资助的初期,两人就一直表示要回报学长、回报社会。暑假开始后,在获悉他们的想法后,学院也积极支持。

面对两名年轻学弟的“智援”和懂事,小潘非常欣喜:“来的时候就跟他们说了,平时资助是一回事,现在两人‘智援’我们,开工资是必须的!”

而此前,潘红军还和小潘就“江苏大学、常州鑫佳顺大学生见习基地”进行了简短的签约,“见习基地签约后,就可以有更多的学弟妹过来实习了!”小潘开心地说。(张明平 万凌云)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