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限输令”落地首日,我市各大医院输液室一派冷清
昔日医院“黄金地带”,如今门可罗雀,可容纳八十多人的输液区,除了儿童,仅有6名成人在输液……

发布时间:2016-07-02 01:4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医院哪个地方人最多?输液室绝对名列前茅,尤其到了流感爆发季,更是化身“吊瓶森林”。不过,一有头疼脑热就去医院门诊输液的就诊模式,在我市已成为过去。

昨天是我省“限输令”正式施行第一天,记者走访江大附院、市四院等多家医院发现,门诊医生有意识地引导患者向抗菌药物不良用药习惯说“不”,各大医院输液患者人数明显下降。

现场:

输液室成人患者锐减

昨天上午十时许,记者走进江大附院输液室,一排“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宣传海报隔挡着正在消毒的成人输液区,护士台内,几名护士正整理药品。一旁的另一输液区域,不见往常“人满为患”的场景。记者数了数,该区域共有12名成人输液,大多为老年人。

该院输液室护士长周云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江大附院就根据省卫计委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要求,进一步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通过宣传,病人普遍愿意接受“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理念,仅2月份日输液量,就比1月减少140人次,降至430人次。

“限输令”实施首日,市四院急诊大楼二楼输液区也冷冷清清,可同时容纳80多人输液的区域,绝大多数座位都处于空置状态,除了儿童,仅有6名成人在输液。该院急诊输液室护士长郦珍芳告诉记者,以前该输液室成人日输液量在三百人次。由于前期在全院对医生和患者开展了大量宣传,今年年初起,输液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输液人次明显减少,近月来,成人日输液量已降至五六十人次”。

“生了病,能不挂水当然最好。”停止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做法,获得不少市民支持。张女士因为急性支气管炎咳嗽半个月,服药5天不见明显效果,才对症下药,到医院急诊输液治疗,经过两天的输液,她自我感觉“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对于医院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的做法,她认为,这样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对

患者有好处”。

一名正陪着两岁半宝宝输液的家长表示,孩子发烧三天了,吃不香睡不好,“医生说不用挂水,吃药也能好,我有点担心,还是决定给孩子输液治疗,免得时间长了引起其他疾病。”不过,这位家长也坦言,“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能不挂水那是最好的”。

认识:

“静脉输液是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一名医生受访时表示,以前,有不少患者想要早一点控制住病情,会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近年来,随着科学观念的普及,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少,但要求输液者仍然存在。

据了解,我国过度输液及输液安全等问题已被关注多年,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57.8%。中国安全注射联盟报告,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约39万人,其中40%与使用抗菌药物有关,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滥用抗菌药物的后果,很可能因为感染上对所有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超级细菌”,让一些原本可治的疾病无药可治。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是世卫组织很早就提出的用药原则。”市卫计委副主任邵教介绍,“输液病好得最快”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虽然输液见效快,但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带来的风险要比口服药物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因此,静脉输液是国际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新规:

从“限”到“禁” 分两步施行

去年11月,省卫生计生委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从今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今年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这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落实“三合理规范”要求,杜绝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同时引导公众理性的医疗消费,可以起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促进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的作用。

在我市各大医院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量一直位于前列。该院长助理毛镇伟介绍,市一院从2012年起,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重拳出击”,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收效明显。近年来,该院抗生素使用强度、门诊病人输液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明显降低,新规实施前,日均输液人次就从原先的400人次降至200人次。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的主要目的,是向市民传递一种正确的用药观。”毛镇伟说,专项整治就是规范所有治疗,减少输液量,给市民一个提示,告诉大家门诊并不提倡输液。

“取消门诊输液并非简单的治疗方式的改变,更关键的是,人们就医理念的转变。”据介绍,一般来说,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这一给药方式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就医模式,取消门诊输液,也是在逐步纠偏过去错误的就医理念。

疑问1:

新规施行后患者会不会“被急诊”

提到“限输”,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如果门诊患者需要输液,该怎么办”。对此,邵教表示,“这事实上是一个悖论,一般门诊病人并不需要这种治疗方式。由于诸多因素导致我们采用了这一不合理的方式。”

门诊停止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会不会出现“被急诊”?邵教表示,“普通门诊病人转为急诊病人有较为严格的流程,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转急诊”。

据介绍,今后如果患者病情确有输液需要,可通过急诊和住院两个渠道解决。邵教介绍,急诊看急症,住院看重症,是否需要输液治疗还是要根据病情的检查结果,一些普通病情,医生会建议首选口服药物,如果适应证符合输液条件,可至急诊接受输液,若患者病情严重,符合住院条件,也可收治入院接受治疗。

疑问2:

儿童医院和基层医院会不会成为输液“第二阵地”

儿童医院和二级以下医院门诊输液为何被不在此次“限输”名列?江大附院儿科主任医师顾兆坤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这可能是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

儿科作为“哑科”,医护人员多数时候无法与患儿直接沟通交流,而且儿童免疫功能远不及成人,感染机会多,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未能快速控制病情,很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因此,儿科门诊暂不取消输液,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他也强调,一些儿科常见疾病,比如感冒发烧、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并不是抗生素能解决的,“以感冒发烧为例,80%-90%为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其实没有用。再比如秋季腹泻,使用抗生素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有益菌群,这样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科禁止抗生素又势在必行。

“儿童医院不在此次取消输液的范围,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取消,而是分阶段禁止。”邵教说,目前,儿科就诊需求量大,这才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基层医院虽然目前尚未执行“限输令”,但不表示在基层医院可随意进行抗生素输液。 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朱朝阳表示,和大医院一样,基层医疗机构同样需要严控抗菌药物使用。为了预防输液“阵地”转移,省卫计委转发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对于滥开抗生素医生将取消其抗菌药处方权。(杨泠)杨泠 摄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刘长韬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