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寻访影响中国的江苏文物古迹”之阅读遗存

发布时间:2016-04-15 19:3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进一步推动江苏省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营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并为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镇江市网信办、金山网联合策划推出了“影响中国的江苏文物古迹”大型寻访系列活动,由金山网组织网友,以寻访镇江为主,走进江苏各地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文物古迹,通过参观、邀请文物专家开展讲座等形式,寻访文物古迹背后的文化与故事;组织网友在论坛发布图文贴,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江苏,让更多人了解江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本“影响中国的江苏文物古迹”大型主题系列寻访活动为江苏省第四届网络文化季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网友热爱家乡、热爱江苏、热爱祖国,关注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的热情。

 

“寻访影响中国的江苏文物古迹”——阅读遗存

 

 金山网讯  今年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同时,为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深入推进“书香镇江”城市建设,全力创建江苏“书香城市”,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效应,4月15日,镇江市文广新局与金山网组织网友近三十人开展了 “影响中国的江苏文物古迹”之阅读遗存寻访活动。

 一行人先后参观了镇江的中国公共藏书楼和公共图书馆的先驱、清代七大皇家藏书楼之一、亦被世称为“南三阁”之一的文宗阁;由近代著名的镇江民族工商业家陆小波、冷御秋、严惠宇等建于1937年的私立京江中学旧址;揭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尊贤崇文传统,主持编撰《昭明文选》的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读书之处——昭明太子读书台。

 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阅读遗存间流连,大家深深的感受到“回望文明的过去,遥想人类的未来,读书,能带给人力量、智慧、自由、幸福,能带给我们美好的社会。”(记者 李斌)

 
图为参加“寻访影响中国的江苏文物古迹”之阅读遗存活动的网友在参观文宗阁。

 
图为参加寻访“影响中国的江苏文物古迹”之阅读遗存活动的网友参观“私立京江中学旧址”。

 

     图为参加“寻访影响中国的江苏文物古迹”之阅读遗存活动的网友在“昭明太子读书台”前合影。
 
 

 相关文物古迹介绍:

    文宗阁:
 
    文宗阁位于江苏镇江金山寺,属于第七批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金山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清代七大皇家藏书楼之一。毁于咸丰三年(1853年),中经嘉庆、道光两朝,历时74年,以收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而闻名海内外。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弘历帝下令,选派以纪昀为首的著名学者100多人开始编撰《四库全书》。先后共收藏书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36000余册。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所以取名《四库全书》。这是我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此书头份告竣,历时十年,连同在抄的3份,藏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承德行宫的文津阁,被世称为“内廷四阁”亦称“北四阁”。皇帝念及江浙一带,人文渊薮,为了粉饰“太平盛世”,又续抄该书3份,藏于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这三阁,被世称为“江浙三阁”亦称“南三阁”。包含文宗阁在内的南三阁,脱离了皇家宫廷的直接控制,有独立的建筑和专门的管理人员,使官府藏书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供一般士子阅读抄录 ,这是古代藏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 也是后来公共藏书楼和公共图书馆的先驱。

 
文宗阁
 
 
文宗阁

 文宗阁是由驻扬州的两淮盐运使督造的。弘历帝亲笔御书《文宗阁》匾额。弘历帝于乾隆45年(1780年)春第五次南巡,驻金山行宫,曾赋诗说:“百川于此朝宗海,是地诚应庋此文”。镇江背倚奔腾浩荡的长江,上达川鄂,下抵江浙,柱南北之冲,扼东西之要,更有金、焦二山孤峙江心,百川朝宗,形势雄险,景色壮观,是庋藏《四库全书》的胜地。文宗,便是百川朝宗归海的自然美景和荟萃古今载籍的《四库全书》之溶合。由此可见弘历帝冠名“文宗”的寓意所在。

 文宗阁——这座镇江历史上的第一座图书馆,向来由驻扬州的两淮盐运使经管。典书官由盐运使提名,奏朝廷批准后充任。还派出十名绅士,负责校理、借阅、注册和暴晒图书工作。在历任典书官中,最有名的是扬州大史学家、乾隆42年(1777年)拔贡生汪中(字容甫,江都人),他住金山精法楼最久,尽阅阁中秘籍,全面检校书籍,写出校记20多万字。

 1842年英军侵入镇江时,使文宗阁藏书遭损,时隔十一年,咸丰三年春,太平天国军由瓜州攻占镇江之战中,火毁金山寺。典书官及扬州绅士全部逃散,使阁书俱焚。扬州的文汇阁,亦同遭厄运。 2011年10月26日,文宗阁复建竣工,复建后的文宗阁基本遵循了历史原貌,建筑总面积1286平方米。

 

 私立京江中学旧址

 私立京江中学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创建人有陆小波、冷御秋、严惠宇等当时著名的镇江民族工商业家,学校董事会推荐陆小波为董事长,张海澄为第一任校长。经省教育厅立案批准开办,同年9月开学,12月镇江沦陷,学校停办,随后学校辗转江都、上海,屡经停复。1946年抗战胜利后复校,严惠宇任校长。解放后1953年3月,改为镇江市第一中学。2007年改成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大学山保留原私立京江中学校舍3栋,均为砖木结构,青砖叠砌。1999年公布为镇江市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经整修后,作为学校的办公室之用。

 当时,陆小波先生五十华诞,任镇江商会会长已有五年,各界人士醵金为寿,约有万元之数。鉴于地方失学青年日多一日,陆小波先生等拟建一所完全中学——京江中学,即以此万元作为办学基金。仅万元资金不足,又向本地工商大户和寓沪邑人广为劝募。由工商界、金融界等各界中的一些知名人士组成以冷、陆、严等三老为首的董事会,陆小波被推为董事长。选定北门外大学山附近的山丘地约三百余亩为校址,聘请当时在江苏中等教育界很有声望的张海澄为校长。

 张海澄(1888-1965),镇江人,教育家。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系,历任大学教师、民国江苏省教育厅督学,省立苏州中学、南通中学、南京中学校长。1937年应镇江“三老”聘请,筹组私立京江中学并出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省政协委员。

 

私立京江中学旧址
 

 

私立京江中学旧址
 

 1937年9月1日,因大学山校舍兴建不及,京江中学商借崇实女中风车山校址开学上课,时有初一新生150名。日军占领上海之后,日本飞机对镇江轰炸不停,1937年11月15日学校教学无法进行,被迫中断。镇江失陷后,京江中学多数教职员和部分学生随同张海澄校长北漂至江都东乡避祸,并开办补习班为学生补课,历时半年有余。尽管条件极为艰难,张海澄在教导管理、考试练习等诸多方面严格要求,毫不懈怠。1938年8月,京江中学在上海租界赁屋复学,兼办小学班,前后几迁校址,最后落户于法租界海格路海园新村,即今华山路附近。1940年夏,京江中学首届初中生毕业,出版了纪念文册,张海澄校长为文册作序,鼓励学生学好知识,立志报国。1941年,日军攻入租界,校董会拒绝向日伪当局注册登记,于年底停止办学。抗战胜利,1946年2月,学校在大学山复校,严惠宇任校长。

 私立京江中学在施教中,校长张海澄先生以“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服膺真理、服从纪律、服务人群”为信条。

 私立京江中学虽然时间很短,但其建立反映了近代镇江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冲击和改变了旧式的教育体制 , 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 开启了民智 , 推进了镇江近代化的进程。私立京江中学虽历经磨难,仍努力维持办学,代表了镇江教育人士不屈不挠的精神。

 

 

昭明太子读书台:

昭明太子读书台位于南山招隐寺,1982年公布为镇江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成年累月读书的地方。嘉靖年间重建,长方形,壁间嵌砌有明嘉靖间所镌昭明太子像、邓撰《读书台铭》,佥都御史陈察撰《重建昭明太子读书台记》及乾隆觉罗雅尔哈善书“读书台”额等。昭明太子,原名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祖籍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长子,母亲为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享年30岁,死后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编撰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图为参加寻访“影响中国的镇江文物古迹”之阅读遗存活动的网友听镇江文广新局文保专家介绍“昭明太子读书台”。
 

    图为参加寻访“影响中国的镇江文物古迹”之阅读遗存活动的网友参观“昭明太子读书台”古石刻遗存。
 

《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传说萧统自幼就喜爱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到了十几岁,已经是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了。他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编集成《文选》三十卷。《昭明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昭明文选李善注六十卷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

《文选》的编成,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各个朝代都刻印过,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读书人的欢迎,成了必读之书。解放以后,中华书局也影印了《文选》,供文学爱好者和研究人员使用。昭明太子读书台作为一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昭明太子读书台揭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尊贤崇文的传统。昭明太子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激励我们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

来源:金山网 作者:  责任编辑:兰友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