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在近来一系列现场招聘会上,入场应聘的年轻人似乎比以往少了些。相比传统的现场招聘会,新生代应聘更喜欢触网,除了传统的招聘网站,微信、微博以及求职APP等移动客户端成为年轻人应聘求职的帮手。
经常到人才市场逛逛的市民发现,与前几年相比,近一两年来,直接到现场求职的人群呈现大龄化趋向。据苏南人力资源市场监测显示,2015年市场求职人员构成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依次为18699人次和23835人次,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和应届高校毕业生同比下降37.5%、24.2%。从大数据可见,在进场总人数下降的同时,我市新成长失业青年和高校毕业生进场的热情在减弱。
为何出现年轻人现场招聘减少现象?苏南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分析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受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转变力度不大、大型优质企业不多等大环境的影响,城市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强造成的。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微时代”的到来,毕业生群体、本地失业青年多选择通过网络寻找工作。网上监测显示,去年23-25岁的求职群体较2014年增加5.36%,但直接到现场求职的人员数量明显下降。
年轻人是企业需要的主力军。根据全市350家企业今年一季度用工需求调查显示,92.93%的用工需求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25-34岁年龄段是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及求职的主体,分别占总需求的40.38%和求职总数的35.23%,其求人倍率为1.53。紧跟其后的是16-24岁年龄段,分别占总需求的23.99%和求职总数的20.51%。
记者近期遇到几位年轻的求职者,他们直言,现在各种网上招聘非常多,可以方便地选择自己满意的岗位。去年毕业的小郑说,除了本地的人才招聘专业网站和全国性的大型招聘网外,现在还可通过微博、微信以及求职招聘类APP软件应聘。微博和微信等应聘新方式小郑都用过,他说,通过微信朋友圈招聘的多为熟人关系,虽然招聘信息看到的人相对会少一点,但信任度较高。而微博的招聘信息扩散范围较大,看的人自然较多,但可信度有待提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各种移动客户端的求职招聘APP越来越多,而且它们根据不同人群需求推出不同种类的APP,以提高匹配度。一款APP注册登录后,只需填写自己的详细信息和岗位要求,便可进行智能匹配,一旦条件相符,便可自动匹配,预约面试。
学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生小陈希望到大城市发展,“既能学到最新技术,薪水也高不少”。他选了一家专做互联网人才的APP,里面的各种公司和岗位一目了然,按照自己的要求,他很快选出目标公司。
新型招聘方式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一家新兴产业公司招聘人员表示,本地及周边地区航空专业的毕业生不多,他们便将信息挂在网上或在相应APP上发布,让更大区域的毕业生了解招聘信息,“信息可长期保留,也减少了东奔西跑的麻烦,挑选人才的余地也更大了”。
虽然新生代越来越青睐新求职方式,但现场招聘会仍有可与招聘人员面对面沟通,真实性和可靠性更强等优点。为争夺这些职场生力军中,不少才市适应新形势,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增强应聘的便捷性。还有的针对行业特点,推出各种专场招聘增加供需双方的匹配度。如我市才市面对高校毕业生群体,增强特色主题专场招聘与校园招聘服务力度,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而针对新成长失业青年群体等则升级网络蓝领频道招聘、现场一线员工专场招聘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精准求职。(沈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