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晨和父亲汤泽念一起参加慈善活动
金山网讯 昨天,正值大港实验小学开学,第一集团军某旅休假回家的下士孙晨晨,一大早就来到学校,把1000元现金交到困难学生梅涵同学的手中。该校副校长蔡磊告诉笔者,这已经是孙晨晨连续第4年来该校资助困难学生了,他已累计为该校捐款2500元,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孙晨晨爱心基金”,如今这项基金已经给11名困难学生和1名患重病的老师提供过帮助。
而2月16日,25岁的孙晨晨休假离开驻地苏州前,还曾专程前往苏州市儿童福利院,给那里的小朋友们送去了牛奶、学习用品等新年礼物,并把1000元钱捐给了苏州市儿童福利院。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孙晨晨一家并不富裕,却祖孙三代乐善好施,其父是“感动镇江十大人物”、大名鼎鼎的“爱心破烂王”汤泽念。这一跨越60余载的“行善家风”始于孙晨晨的爷爷,一名参加过渡江等战役的老兵。
一张邀请函,爱心善举才被战友知道
2015年5月,我市举办了一次“慈善十年,爱满镇江”大型公益活动,在这之前的一天,孙晨晨所在的第一集团军某旅收到了一张邀请函,市慈善总会邀请孙晨晨参加这场活动,同他51岁的父亲“爱心破烂王”汤泽念一起上台领奖。
地方为何给部队发函?经过了解,该部才得知,孙晨晨的父亲就是在邳州和镇江大名鼎鼎的“爱心破烂王”汤泽念。孙晨晨这个90后,从小就一边跟着父亲捡拾破烂,一边为困难群众和家庭送钱送物。还在学校读书时,孙晨晨就加入我市“0511爱心家园”,成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各种志愿活动累计数百小时。
2011年,孙晨晨参了军。入伍前,他来到市慈善总会,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助残志愿者,并把平时捡废品换来的1000元钱捐给慈善总会。
笔者了解到,仅当兵5年来,孙晨晨就向镇江市慈善总会、徐州慈善总会、苏州市儿童福利院、我市大港银山社区敬老院等社会团体和困难学生,捐款3万余元。除此之外,他还向邳州一家养老院邮寄了60双布鞋和胶鞋。
在“慈善十年,爱满镇江”活动现场,孙晨晨一次性向市妇联成立的爱心团体“社会妈妈”捐了3000元。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石耘拉着他的手称赞道:“年轻人这么有爱心有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一集团军某旅政治部副主任章咏告诉笔者:“小孙是一名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不张扬,在这之前,我们一点都不知道他一直在默默参与各种爱心活动。”
父亲30多年做好事从未间断
“我大概十来岁的时候,记得爸爸推着手推车,步行很远,把一车蔬菜、半扇猪肉送给残疾学校。当时,我就帮着他一起推车。其实那个时候,我对做好事也不太懂,只是想帮帮父亲,让他不要那么累。”22日,孙晨晨对笔者说,他志愿做的这些事,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
2003年,孙晨晨的父亲汤泽念带着全家从老家邳州来到我市,租住在大港新区银山鑫城玫瑰园14幢不足30平方米的车库里,靠收废品生活。汤泽念虽然收入微薄,却一直在帮助别人。社区“米兰苑”居住着一位残疾老人,早年大儿子去世,后来小儿子又去世,仅依靠儿媳照顾,生活十分困难。汤泽念知道后,就常常为老人送钱捐物,8年来,从未间断。社区“金香苑”有一位肢体残疾人,汤泽念主动包揽了他的全部水电费,3年来,累计缴纳数目达数千元。2014年春节,汤泽念还出钱为他购买了电脑,让这名残疾人不仅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邻里的关怀,更开始接触新鲜的世界。
汤泽念到底帮助过多少人,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每次都是零星捐一点,收破烂路过哪家发现生活不太好,就给个几百元。”“比我难的还有很多,能帮多少就帮多少。”从在邳州时为困难老人送蔬菜送猪肉,到来镇江后向慈善机构捐款、热心帮助周围的残疾人困难户,汤泽念30多年做好事从未间断,仅到镇江后捐助困难群众已达8万多元。
这些年,汤泽念深受乡邻赞誉,获得政府和社会团体颁发的证书有十余本,锦旗也有十余面。2015年初,汤泽念被邳州市评为“最具爱心行为模范”,被镇江市评为“感动镇江十大人物”。
汤泽念的故事在镇江和邳州都广为流传,被人们称为“爱心破烂王”。如今,在镇江大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把废旧报纸免费送给老汤,支持他做慈善,许多居民都认识了这个走街串巷收废品的好人,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夸赞他心肠好。
汤泽念热心帮助他人,自己的生活过得并不算好。到镇江打工十余年,汤泽念一家一直租住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车库里。在汤泽念的家中,有一个用来收集食用油的油桶,每次汤泽念收到别人卖给他的空油桶,他都会拿回家把里面剩余的几滴食用油倒进这个桶里,几年来,汤泽念一家就食用这些一点一滴收集来的油。“大约一百个油壶能灌满一桶,一桶油可以吃好几个月。”汤泽念这样对笔者说。
爷爷是孙晨晨心目中的英雄
而汤泽念的爱心行善,还要从其父亲、孙晨晨的爷爷汤士荣说起。
孙晨晨告诉笔者,爷爷汤士荣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军区某部的一名班长,在1944年10月一次对日伪军作战中,不幸双腿负伤,虽被战友拼死救下,但落下终身残疾。1952年,汤士荣不愿留在部队吃供应粮,给国家增加负担,毅然退伍回到徐州老家。
回到家乡,汤士荣常为乡亲讲抗战故事。每逢公社开大会,汤士荣就会受邀上台讲述自己和战友们在战场英勇杀敌的事迹,当年许多听过这些故事的孩子,如今都已到了花甲之年,但他们对当年听过的故事仍记忆犹新。也就是从那时起,汤士荣把每年的伤残补助拿出来,帮助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残疾人士。这在当地传为佳话,和他讲的战斗故事一起流传至今。
据汤泽念回忆,早在30多年前,汤士荣就嘱咐自己:“我的命是战友冒着生命危险救下的,如果你有能力的话,一定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当年春节,16岁的汤泽念把家里从公社分得的几斤猪肉分给了村里的残疾群众。
此后,每年春节,他都把猪肉分给乡邻。后来家中经济条件好转,他就把自家养的猪整头整头地送给敬老院。
如今,汤泽念还保存着汤士荣当年参加渡江战役后颁发的“渡江战役纪念章”,这块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的纪念章上,刻着“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等字样。汤泽念告诉记者,这块纪念章是他们家的“传家宝”,他要让子孙后代一直传下去。
如今,在部队服役的孙晨晨更能理解这块纪念章的意义。他告诉笔者,他很崇拜上过战场的爷爷,爷爷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在连队,孙晨晨是一名炮车驾驶员。他靠着刻苦的训练成长为军事训练尖子,多次参加大项军事任务和军事比武,2013年在集团军专业比武中获得过较好的名次,被评为“硬骨头战士”,2015年还被该部评为“十佳标兵”。军事过硬,道德高尚,孙晨晨当兵第二年就入了党。
汤氏祖孙三代乐善好施,淳朴家风润泽乡邻。如今,在邳州、镇江和苏州,这场跨越60余年的爱心接力依然在进行着。采访结束时,孙晨晨表示,父亲献爱心做慈善坚持了30多年,如今父亲把“接力棒”传到我手中,我要一直坚持下去。(张文举 万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