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近日,“大爸爸巷”这个地名再次出现。“大爸爸巷?在哪里啊?”对于新镇江人来说,也许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过,对于老镇江人来说,这却并不是一个难题。每一个老地名,都有着一段尘封的往事耐人寻味。但是,伴随着市井文化的渐渐沉睡,这些老地名也仿佛渐行渐远,只在影影绰绰中留下一个个渐渐模糊的背影。
“大爸爸巷”还在
小爸爸巷已经消失
市民的疑惑始于中山东路上的一块道路指示牌。随着中山东路的完全竣工,各项设施也已完善,在靠近南门大街路口的路段,一块道路指示牌上一个地名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大爸爸巷’,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第一次开车的时候看到,就觉得这个地名好奇怪啊。”市民陈先生在镇江生活十来年了,对于镇江自认为也很熟悉,不过,这个地名还是把他搞糊涂了。“印象中不是在大西路附近吗?怎么在中山路上会有指示牌呢?”市民林女士自认是个老镇江了,不过对于“大爸爸巷”的具体位置同样说不清楚。
“‘爸爸’是回民对长者的尊称,事实上,镇江城里原来不仅有大爸爸巷,还有爸爸巷、小爸爸巷,爸爸巷位于大西路清真寺街东侧,南起同鑫里,北至大西路。”市地名办徐雨平介绍,大爸爸巷,小爸爸巷是镇江城里二条相邻的古地名,大爸爸巷位置就在现在的大市口广场北侧,是一条东西向的道路,西到解放路,东到剪子巷,隔着解放路与大八叉巷相对应,现在依然存在。而小爸爸巷原先就位于第一楼街附近,随着第一楼街步行街建筑体的落成而消失。
玉带巷、拖板桥、打索街……
消失的地名一长串
“醋巷、玉带巷、东西城根、拖板桥、打索街……”今年85岁的吴大爷能够叫得上一大串老地名,不过这些他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地方很多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
吴大爷说,镇江的很多历史文化底蕴在地名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梦溪园巷”这个路名就可以看出是为了纪念北宋科学家沈括。“不少老地名,都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往事,消失了确实让人觉得可惜。”吴大爷说。
“从1981年至今,镇江消亡、变更的老地名共有近百个。”徐雨平说,一些老地名的消失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古时同一路段的地名往往分段命名,现在的解放路,古时就有小教场、观音楼、大市口、四牌楼(亦称十字街)、高桥、鼎新街、大教场等地名。道路贯通后,现在只用一个地名,其他地名就消失了。另外如今的大型小区越来越多,一个大型小区可能就覆盖了原先的多个小巷里弄。地名一般也会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比如我市一些道路,就曾经叫过“劳动路”“反帝路“等,这些带着比较浓厚的时代烙印的称呼,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已经明显不适宜,变更也就是必然的了。
“当然,大爸爸巷其实并没有消失,但是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它的具体位置,此次中山路改造只是一个契机,醒目的路牌让这个地名为更多人所熟知了。”徐雨平说。
未来将建大数据库
去这里找消失的地名
据了解,为了留住老地名这个重要的城市记忆,近两年,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3年,市地名办启动了“镇江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评选活动,将得票数最多的100个老地名收入“镇江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经过我市10位地名专家的论证和投票,最终产生了20个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
2015年,为再现老地名前世今生,市民政局又为一些老地名“树碑立传”,当年树立了东吴路、花山湾、第一楼街、梦溪园巷、南门大街、千秋桥街等六处碑文介绍,碑上刻有地名沿革和街巷示意,讲述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为老地名立碑,只是保护老地名的方式之一。”徐雨平说,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老地名都需要立碑,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立碑。“复活”老地名,也是一种地名保护的方式。结合道路改造,保护、挖掘和恢复历史地名“仁章路”“宝塔路”等;结合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复活”老地名“余福里”“荣庆里”“皇华庭”等,这些都是保护老地名的方式。
“当然,能够被立碑保护和‘复活’的老地名也不可能是全部,有些地名注定将走进历史。对于其中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地名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汇编、传播等,也是保护地名文化、留住城市记忆的一种方式。”徐雨平说,2017年年底前我市将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未来我市将利用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提供“互联网+”时代下更准确的地名大数据库,打造地名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建立以现代化技术为基础的区划地名信息系统,实现区划地名的快速查询、动态管理、图表联动和区划地名信息的可视化、数字化及区划地名信息传输、交换的高速、保密。另外,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批地名保护名录编制和地名保护碑设置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考证一批历史地名来历,并编撰出版。(记者 朱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