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新镇江人”眼里,城市框架正拉开

发布时间:2015-12-14 00:4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从“中国梦”到“镇江梦”,到“我的梦”,越来越多的梦想,正逐渐变成现实。回眸这五年来的变化,很多激动在心底,很多感动在心头。这是一曲时代奋进之歌,记录着最强劲的音符,谱写出最动人的乐章。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出“我们这五年”系列报道,通过记录这五年来市民眼中城市的点滴变化,全面展示“十二五”期间镇江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

   这五年我市城建成就速览

机遇,是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是转瞬即逝的电光火石。“十二五”期间,镇江城乡建设创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巩固与提升镇江在宁镇扬、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地位,通过五年的建设将镇江市城市建设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五年,城市框架日益充实完善,空间布局结构更趋优化。城市化率从2010年的62%提高到2014年的66.63%,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一体两翼、一核四区”的城市结构显现形态——城市功能兼顾多中心、协同发展,不让一个掉队。

这五年,我市实施“青山绿水”工程、一湖九河工程,启动西南地区、谏壁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实施街景整治,提升景区环境,不断加强历史名城保护——努力做到“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绿色逐渐成为城市底色。

这五年,民生工程、区域统筹的力度奏出最强音。攀升的是居民幸福指数,直降的是城乡发展差距。

这五年,你的安居梦,我的绿地梦,他的城市综合体梦,无数个微小梦想汇聚成镇江梦一一落笔成画,正在描绘一个新镇江。

人物档案

宋坤兵,80后新镇江人。 老家盐城,2004年自江苏大学汽车学院交通工程系毕业后,供职于市住建局城市干道工程建设办公室。 自称“造路的”。迄今参与建设镇江30多条道路,一笔笔勾勒出城市的路网骨骼和线条。 “十二五”期间,参与组织施工京沪高速铁路站场、仁章路、双井路、健康路、焦山路南段、大西路等城建工程。

京沪高铁站 “拉”着城市向南发展

道路是城市空间布局投射出的平面影像。市干道办的职能,是在二维空间中造路并织成交通网,一座座新建楼盘、城市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则向第三维度探升,所有的这些构成空间体系,全方位拉开城市发展的框架。

是不是这种工科表述方式听来有点玄乎?这么说吧,在很多老镇江人眼中,曾经的镇江也就大市口及周边巴掌大一块主城区比较热闹。而如今特别是近五年来,曾经的镇江真的只能在旧照片中保存影像了。南山风景区长大变美,成为名符其实的“绿核”;南徐片区、主城核心区、丁卯片区、谷阳片区协同发展——这便是“十二五”期间我市着力充实和完善的“一体两翼、一核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现在想来,2011年我参建的京沪高铁站场配套工程,是城市向南拓展迈下的坚实一步。

京沪高铁放大了同城效应,承接了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沿线城市的客流,更加有利于镇江接受发达城市的辐射。因此怎样将站场配套设施建设得舒适、便捷,同时兼顾功能、美观和实用,我记得最终建设方案斟酌推敲了十多次。

比如说当时提出的“零换乘”。如何把高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等不同客运方式的换乘地点,整合在一个交通枢纽里,的确颇费思量,必须统筹兼顾。

修路不堵心,还您一个更好的“篮球圣地”

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不是短期谋略,而是长期任务,是一盘下得很大的棋,最紧要的是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我们很多人有机会畅游国内外一些宜居城市,对人家合理的城市布局、成熟的市政设施羡慕不已。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遵循建设规律,用统一的规划引领发展,在细节上体现人文关怀。

谈到细节,我想到两件小事。

2012年,我们在如意江南小区附近的道路施工,涉及拖板桥桥头一小段路面复建。用什么材质好呢?经过考虑比选,最后确定为小弹石路。这既与周边民居风格一致,又方便市民步行休闲。

另一件事发生在2013年健康路拓宽改造期间。那段日子,我经常在工地现场转悠。偶然听到前来锻炼打球的人感慨,造路虽好,但拆掉这个免费篮球场就可惜了,这可是球迷们心目中的“篮球圣地”啊!

我记在心里,事后经过一番调研后得知,这几乎是位于主城区中心地段最后一块免费的公共篮球场地了。与相关部门协调会商后,最终的结果是:将场地走向调整,原址重建一个全新的篮球场。我们请来南京体院专业设计人员,并对施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中一条便是:到了下雨天,塑胶地面的积水不得超过1元钱硬币厚。

在城市建设中,“拆”与“建”总在角力、博弈。我想,有拆有建,还出一片新天地,让市民生活得越来越舒心,应该是不变的目标。城市建设既要看投资力度、建设速度,还要看城市特质塑造得怎样,生态环境是否明显改善。最终,居民的满意度说了算。

现在的我更愿意说:我是镇江人

身为理工男,偶尔也文艺一把,我改编了沈从文的那段话——“我造过一些路,行过不少桥,走过许多城市,最后把家安放在了镇江”。

还记得2000年那个秋天,我从盐城老家奔波来镇求学,下了镇扬汽渡,自城市西头一路穿越到东头。当时的感觉是城中有山,北面临水,城市面貌还很老旧。一晃15年过去了,城市在发展中变化,在“五年发展一大步”的飞跃中愈见灵秀繁华。

妻子是我盐城老乡,南医大毕业后被我拽到了镇江。现在我们是一个美满的三口之家。这么多年在这里工作生活,我更愿意说:我是镇江人。

每逢节假日,我会带着妻女到南山绿道或是金山湖逛逛,感受“南山北水”的风姿;又或是访云台山、逛西津渡,触摸历史文化名城的脉搏。在每一条大路、小巷中行走,我会琢磨,路牙设计要怎样才会更安全便民,同时彰显细节之美;街头哪处若是因地制宜即便见缝插针造一块绿地小品,会不会让人拥有一份闲情坐看街景……(翟进)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