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4日,京江晚报A09名城版刊发了由本报记者撰写的《红尘一叹归寂寥——历史片断里的镇江诗人张东山》一文,通过钩沉史料、查稽网络获得的鳞爪信息,大致介绍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沉寂多年的本邑近代诗人张东山。此文一经见报,引起不少市民和文史爱好者的兴趣。张东山是如何回到今人视线中的?其墓是如何发现的?景区对张东山墓下一步的保护作何打算?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张东山墓址位于南山招隐寺景区,地点在山水清音池侧,墓穴和墓碑半裸露在地面。我市文史专家窦启荣收集整理的《京江遗珠》一书收有张东山墓碑拓片,碑高2.6米,横长0.6米,厚0.18米,花岗岩质地,上有“张东山先生墓”六个隶书大字,每字宽35厘米,高44厘米,笔画舒展,书体丰茂,浑厚有力,隶融魏法,为本邑著名学者、书法家柳诒徵题写。据窦启荣介绍,在南山风景区散落各处的墓碑中,张东山墓碑是仅次于民主革命先驱者赵伯先墓碑之外的第二大墓碑。
在《京江遗珠》一书中,还收录《兴复招隐寺建置年月表碑》的碑拓,记者发现拓片中也刻有张东山的名字。碑文显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建招隐寺时,张东山捐过资。拓片碑文上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在捐助姓氏表中,张东山的名字居第二列打首位置。他的名字与戴季陶(曾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冒鹤亭(清末举人,民国时历任农商部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江浙等地海关监督、南京国史馆纂修等,新中国成立后为上海市文管会特约顾问),以及张默君(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等近现代的贤达人士和社会闻人列在一起。
窦启荣介绍,上述两块石碑碑文,是他在南山风景区多次寻访,后经景区工作人员的帮助拓得的宝贵资料。
至于张东山墓缘何至今保存完好、未遭破坏,除了《红尘一叹归寂寥》一文中分析的可能是由于其身后多年沉寂不闻,与景区的保护也分不开。据南山风景区管理处相关人士表示,2003年至2004年招隐寺开筑山水清音池时,就已知该墓的存在,一直在有意识地保存原貌,相关建设单位在开挖水池时特地绕过这座坟包,使其避免被人为破坏。
具有高大墓碑的张东山墓,能不能像赵伯先墓和马家坟一样建成南山景区一处景点?南山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张炳文在接受采访时说,张东山是镇江地方的知名文人,他死后能够葬在南山,据推测是因为他和招隐寺僧人过从甚密。不过,虽然他在当时负有一定文名和声誉,交游也广泛,但名气和建树没有达到柳诒徵这些著名人士的高度,地方志书上多不载录其人其事,他的墓至今也没有被列入市级文保单位。不过张炳文同时表示,鉴于张东山其人其事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价值,他的墓一直保存较为完好,南山风景区管理处仍会一如既往注意对它的保护,使之保存下去。(干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