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儿子啊儿子,你终于能听到妈妈的声音了!
爱心人士送助听器上门,儿子一句“世上只有妈妈好”,让人动容

发布时间:2015-11-24 03:1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明佩戴助听器

还记得两年前诚信卖瓜的吴如花吗?茅山深处,她和耳聋儿子自强不息的故事,令人感动——

“冯正明,把路灯关掉!”“好的!”“听到了,听到了!”前日上午,在句容茅山风景区管委会马埂村小龙口自然村“如花家庭农场”门前,一阵欢快的对话次第响起。喊话的是省残联辅具中心的罗群,应答“好的”的是27岁的聋人冯正明,而欢呼“听到了”的,则是包括冯正明的母亲如花在内的一群人。

如花全名吴如花,今年已经54岁,所谓的“如花家庭农场”,只是吴如花三间平房外挂的一块牌子,绝没有想象中的气派风光,不过是如花母子的栖身之所。22日,在市残联的支持下,镇江残联政务中心负责人殷红,带着省残联的罗群,还有爱心人士陈晓荣、徐旖旎,一起到如花家慰问。同时,他们给如花母子带去了一份“大礼”——一对总价近3.8万元的数字化西门子助听器。

跟随着这群爱心人士,笔者也走进茅山深处的这户普通农家,走进了如花母子自强而传奇的世界。

开山种荒拉土上山单身母亲“诚信”卖瓜

前天上午,在熟人的带领下,几经辗转,殷红等爱心人士才摸进茅山深处的“如花家庭农场”,如花母子早已迎接在外。镇江广发银行的徐旖旎赶紧从车上将带给如花母子的衣物、粮油和现金搬运下来,交到如花母子手中。非常有心的小徐姑娘,还给如花带了一部“黑莓”手机,“这个手机接收信号强,可能在深山里更用得上!”淳朴的如花母子一个劲地致谢。小徐不停表示日后还会经常来看望他们。

2009年,吴如花带着儿子进入了小龙口自然村一个荒废的宕口——“如花家庭农场”的前身。当时,采石后山岩裸露的宕口一穷二白,甚至连土都不足。吴如花母子就从山下一车车拉土上山,双手一次次磨破,最终一点点恢复了宕口的土力和生机。

而前天出现在笔者面前的宕口内,近30亩的土地上已经是有树有苗,有鸡有鹅,有塘有鱼。此前,还有瓜有果。此外,在如花家周边山体的平阔地带,也被如花新近开荒出来,成为良地。

由于如花种植的西瓜、水蜜桃、甜枣,养殖的鸡鸭鹅等农副产品全部都是绿色无公害的,几年来,在镇江和句容两级农委及广大网友的帮助下,一直热销镇江城。两级农委每年都开通“城乡直通车”,帮助她销售农产品。价廉物美的“如花水蜜桃”、“如花西瓜”等,已经成为镇江网友心目中响当当的品牌。

而最让如花享誉一时的,还是如花2013年发生在“城乡直通车”中的一次“意外”。当年7月27日,“城乡直通车”助销“如花西瓜”,8000多斤西瓜在两个半小时内被镇江市民、网友一抢而空。然而,7月28日,镇江网友“wujian”发帖称,“在帮扶吴如花助销优质山地西瓜行动中,自己共分两次购买。第二次购买的西瓜与实际重量相差近7公斤之多,吴如花多收了13元。”帖子还对吴如花的诚信提出质疑。

吴如花在得知此情况后,次日早上5点便从马埂村一路倒车5次赶到镇江,将近11点半时到镇江后就多方求助,联系上了网友“wujian”,电话中真诚道歉,同时“多一罚十”,补偿130元给受损网友。在网友婉拒后,又坚持将这130元捐给了“镇江金山公益基金”。

事后,如花说:“听到这个消息,我拼命回忆当天的情况,能想起来这个网友。肯定是阳光下看不清电子秤显示的数字,把0看成了8。”

《烈日下看花眼多收13块,瓜农奔波80多公里10倍赔偿》,此后,多家媒体均报道了如花“诚信卖瓜”的消息。一时间,如花的故事感动了万千人。

教子做人放弃打工为子融入社会逼其外出

如花告诉笔者,儿子是后天聋哑,两岁时就不说话,紧急带至南京儿童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因为发烧用药致聋。“相依为命的儿子突然间聋哑了,当时我真不知这一生该怎么过了”,昨天,如花用这一句话带过了当时痛心欲绝的悲哀凄凉。但个性非常要强的她抹干泪就决定,今生不管吃多大的苦,也要将儿子明明(冯正明)带大!

此后,单身一人的如花就带着明明四处打工。为了让明明学口语,她将明明带到了常州等城市,自己省吃俭用,供明明学讲话。

明明回到马埂村上小学后,各项开销增大。不得已,如花将明明交予家中老人,自己孤身南下深圳打工。但是,当她一年多后回来时,却发现年幼的明明仗着个头高,开始又偷又抢。“他拿人家铅笔盒里的两分钱,人家孩子买了冰棒,他抢过来就吃。”如花很是痛心地回忆道,“当时我就意识到问题严重了,我不能养个劳改犯儿子!”于是,如花立即辞了深圳工作,回乡教子。

“男不能打女、大不能欺小”;“偷人家东西,被逮到打了,人家不疼,你疼妈妈疼”……除了给冯正明说理,如花更是在实例中教育儿子走正道。“他从外面偷一只西瓜回来,当即就责令他送回去”;母子俩坐在车上,发现路中有块石头,如花就带着儿子下车一起搬走,“人家绊倒了,摔跟头,多疼啊”!

就这样,很快年幼的冯正明就改掉了身上的坏习惯。

如今,27岁的冯正明已长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且非常阳光。如果不是讲话稍微嫌慢,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他是一个聋人。

说起冯正明的懂事、体贴,如花也是眼圈泛红。“早些年,烧点好菜我留给他吃,说谎妈妈不喜欢吃,但他就会说‘不吃就扔掉’,反逼我吃”;“夏天挑西瓜,几里路挑到山下,他肩膀挑破了,用毛巾裹起来,也不说”;“因为我每天早上4点50分就起床,所以中午他再忙再累,也要赶我去睡一会”……更叫如花欣慰的是,如今在常州打工的冯正明,只要有时间,披星戴月都会赶回深山中来,帮着妈妈操持农活家务。

而每月打工近3000元的收入,因为从家中带米吃,单位食堂吃菜免费,冯正明几乎只用两三百元,余钱就全部交到母亲手里。

“事实上,现在农忙时,家中也请人帮忙,工钱开支也不小。”如花告诉记者,但她仍坚持“放”冯正明外出打工,因为考虑到儿子毕竟是聋人,在自己身边又不能与他人交往,长年累月孩子的各项功能就会废了。为此,尽管明明看到母亲如此苦累,不肯外出打工,但还是被如花“逼”出家门,去融入社会如正常人一般与人交往。

一个巴掌打得儿子不敢“学手语”

自打知道冯正明耳聋后,如花就决心让儿子学说话,尽量和健全人一样。所以在冯正明4岁时,她就开始给儿子佩戴助听器。“一副助听器要3000多元,十天半个月还要换一次电池”,这些对单身的如花而言都是天大的负担,但这么些年下来,如花一直咬牙挺着。

尽管如此,由于助听器是最低端的模拟式的,并不能较为快速地表达意思。10岁那年,如花带着儿子到句容天王镇物资交流会,遇到了一个聋哑小伙子,冯正明看到对方跟他打手语,表达比起听到后说话要快得多,当即就想跟他学。

回家后,如花发觉不对劲,儿子老是在比划手语,而且还跟她说,等学会了手语就去当“手语播音员”。如花意识到,儿子一旦学了手语,肯定就要放弃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语言功能,情急之下,当即禁止其打手语。见其还要反驳,如花挥手又是一个巴掌打了过去。冯正明被打得泪流满面,惊恐地停止了比划。

“我也心痛地马上掉过头去,找个他看到不到的地方,眼泪哗哗地下来了。”如花说,“我不能当孩子面伤心,否则他知道我心痛,就改不掉了!”就这样,只要冯正明比划,如花就眼睛一瞪,吓得儿子再也不敢。几个月后,冯正明就再也不去学手语了。

前天,当罗群反复调试,给冯正明双耳佩戴上了先进的数字式助听器。平衡一段时间后,冯正明已基本能听清笔者的问话,并能与笔者对话。“清楚多了,也舒服多了,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们。”他真诚地对殷红等爱心人士说。而当笔者问他,对妈妈有何话要说时,他转眼专注地看着如花,很是动情地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除了儿子戴上先进的助听设备,还有令如花高兴的事——在镇江、句容两级农委的鼎力支持下,“如花家庭农场”通往山外的近千米泥路已于10月份修成了坚硬的水泥路。“有了这条路,外面的客商就能开车进来了,我们母子的苦日子就到头了。”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明明能赶紧娶个媳妇!那样,我这一生,就算完成任务了!”离开时,如释重负的如花开心地说。(万凌云)

图片均为万凌云摄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刘长韬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