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垃圾的钩子保留至今
地点:金山街道黑桥社区
主角:92岁的黄德胜老人
“黄老,忙不动就别再忙了。”
“不要紧,趁现在还做得动就做做。”
“年龄大了,保重身体要紧呀!”
“没事的。活动活动筋骨,做做事情身体会更好。”
金山网讯 昨天上午细雨濛濛,独居在宝盖巷2号的黄德胜老人见门前有了落叶,便拿起扫帚打扫起来,并将离他家十米远的垃圾箱前又清扫了一遍。金山街道黑桥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赵一华看见后,便与黄老聊了起来。
赵一华告诉记者,92岁的黄老虽已高龄却很爱干净,不仅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义务承担了附近一只垃圾箱前的清扫工作,一扫就是十几年。
捡垃圾的钩子保留至今
黄老的家就在宝盖路与宝盖巷交岔口处,门前是通往宝盖山上的一条坡道,人来人往,还挺热闹。黄老家居住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客厅、卧室收拾得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地上一尘不染。
黄老说,25年前他就搬到这里住下了。刚来时,这里还是沙石路,路旁有一条明沟渠,环境较差,常有人将生活垃圾、塑料袋等随手扔进去,他特地请人做了一个捡垃圾的钩子,专门捡拾水沟里的塑料袋。后来,明沟渠改为地下管网,这只捡垃圾的钩子便失去了作用。不过,这只钩子他一直保留着。昨天,黄老从卧室里拿出这只有纪念意义的钩子,只见钩子的把手是竹子做的,外面用红色塑料胶布缠绕着,下面安装了两个铁丝爪子。
清扫垃圾箱已成了习惯
“以前,这里只有一个敞开式的垃圾箱,由于环卫设施简陋,乱倒垃圾现象屡禁不止。”黄老说,当年巷子里烧煤球的居民多,少数人会把煤球灰直接倒进垃圾箱里,有时不小心就引燃了垃圾箱里的垃圾,他曾多次在夜里起床,用脸盆端水将垃圾箱里烧起来的火浇灭。
82岁的老邻居卞秀英说,十几年前,这里修建了水泥路面,建起了封闭式垃圾箱,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绝大多数居民都将垃圾送进垃圾箱内,但少数人喜欢站在远处向垃圾箱抛扔垃圾,所以偶尔还是有袋装垃圾扔在垃圾箱外。黄老是爱干净的人,他容不下门前、垃圾箱前有杂物,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扫门前及垃圾箱前的卫生。白天他也是一见有树叶或垃圾就要扫。这个习惯,少说也有十几年了。
负责该路段保洁工作已有5年的环卫工人韩树田说,有时自己忙不过来,黄老也会过来帮助打扫,从不图回报。
居民热情地喊他“黄主任”
黄老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两个儿子,小儿子在上海,大儿子在镇江,子孙十分孝顺。黄老说,老伴去世得早,自己独居多年,大儿子夫妇会时常来看望他。每周,大儿子还会带他去澡堂洗两次澡。前不久,黄老感冒生病住院,康复回家调养,70岁的大儿子每天晚上送饭过来,夜里睡在沙发上陪护,第二天早晨买好早点后,再回自己家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孙媳妇,孝顺有加的她,也是经常抽空前来帮黄老洗衣服、洗被子。
赵一华说,黄老虽然独居但晚年生活很是充实。他退休后单位留用至67岁,不再留用后回家的第一天开始,他受委托当了上了当时的宝盖山居委会主任,一干就是12年。2002年,社区调整合并后组建了黑桥社区,德高望重的黄老又成了一名居民小组长,一直干到90多岁。
黄老热心公益事业,谈起他邻居们都是赞不绝口。“黄老是个好人,受人尊重。”家住宝盖路149号的丁勇说,他住在这里已经30多年了,与黄老做了25年的邻居,从没见黄老与谁拌过嘴。黄老家靠近路边,邮递员和居民都乐意将报纸、信件放在他家“中转”,所以黄老家里很热闹。而德高望重的黄老,如今在社区里依然被大家热情地喊为“黄主任”。(周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