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光明理论·“十三五”展望三】以创新引领第四次创业浪潮

发布时间:2015-10-30 14:3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光明理论·“十三五”展望三】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教授 李长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发表的公报中,提出了“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重要论断。当前,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创业浪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以创新引领创业,不仅是稳增长、促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的必要之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出现过三次创业浪潮:第一次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84年。当时为了缓解城镇知识青年返城造成的就业压力,中央首次把自谋职业确定为就业的方针之一。在这项政策的鼓励下,创业型就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效缓解了当时沉重的就业压力。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以“全民下海”为特征的创业活动达到新的高潮,其中1992年、1994年、1996年全国私营企业户数的增长率分别达到28.8%、81.7%、25.2%。第三次是2002年至2004年。2002年国家开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明确把就业问题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并制定了各项配套政策,再一次激发了劳动者创业的热情。

    但受制于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我国的创业类型大多数属于“生存型创业”。根据全球创业观察(GEM)的相关调查,目前我国的全部创业活动中,有大约90%是“生存型创业”。这种创业的特点是创业者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创业项目也主要集中在餐饮副食、百货等微利行业,创业目的大多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补贴家用。不仅如此,生存型创业的成功率也较低,即使创业成功也大都存续期短,平均尚不足3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就业优先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各项鼓励创新创业政策更是密集出台,这是促成第四次创业浪潮形成的直接动因。

    在第四次创业浪潮中,以创新促进创业是本轮创业最典型的一个特征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专利大国,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专利报告,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来自中国的发明专利数量,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接受的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总和,已占全球上年新专利申请的近30%。2013年,我国的知识产权能力指数得分达到63.57分,较2012年提升0.46分。排名紧随美国、日本之后,保持在样本国家的第3位。

    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各项优惠和扶持政策的出台,创新拉动创业的趋势已经形成。据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截止2014年底,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超过175万人。目前批准建立的国家高新区115家,园区注册企业超过50万家,仅中关村2014年新增科技企业达1.3万家。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海归人员和科技人员投身到创业浪潮之中,创业群体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与传统的生存型创业相比,创新引领创业所引发的就业效应要大得多。工信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网络创业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重要的领域之一。随着国务院“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出炉,互联网创业呈蓬勃发展之势。不仅如此,互联网突破了地域、场地、身体等方面的限制,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因而受到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各类人群的普遍欢迎。

    虽然创新也会带来部分传统岗位的消失,但历史经验早已证明,创新所带来的岗位净增加要远远大于传统岗位的减少。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所涌现的新的就业机会,将大大改变劳动者的就业形态,知识技能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就业主动权也将得到增强,这对于改善就业质量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正在我国蓬勃发展,以创新引领的创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只有进一步完善我国创新创业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强对劳动者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提升全民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第四次创业浪潮就能持续时间更长,就能为实现稳增长、促民生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