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光明理论•“十三五”前瞻三】新常态下保持长期发展

发布时间:2015-10-29 14:0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常态下保持长期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十八届五中全会系列三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十八届五中全会解读项目组

    “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转型、增长速度放缓是客观现实,而在这个客观现实的背景下,使经济运行平稳保持在“中高速”,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也是“硬任务”,因为这是“中国梦”这个百年大计的基础。从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十三五”的历史使命。

    “两个一百年”的总目标,实际上要求中国必须实现“无危机的长期增长”。到2020年之前,实现长期增长需要打好的基础包括经济结构升级、增长可持续、就业稳定、民生提质、文化繁荣、生态优良。在“新常态”现状的基础上,今后五年怎么做才能确保未来的长期增长呢?

    消费驱动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转变,已经使经济增长方式随之转变。我国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消费社会,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6万亿元,人均GDP达到7485美元。而国际上通常认为,人均GDP在6500美元以上时消费升级时代就会来临,由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时代也将到来。目前,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强大消费力的“中产阶层”和一些高端消费人群。人口超过4亿的80后和90后,是造就了淘宝和天猫的“双十一”销售奇迹的主力,同时也不断刷新电子商务的世界纪录。13亿中国人的大市场,消费需求也在向高层次、个性化、多元化转变。向消费驱动型的增长转变,是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第一动力。

    合理增速是增长可持续的前提。经济结构转变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的变化。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预计超过11万亿美元,即使今后每年保持6.5%的增长,带来的增量也多达7000亿美元以上,数量上看,超过以前两位数增速的时期。因此,“十三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6.5%以上就可以实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因此,今后五年,中国没有必要把精力耗费在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速提升上,而是可以腾出手来,去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就业稳定的源泉。“十二五”开端的2010年末,城镇就业人数34687万,而到了2014年末,增加到39310万,平均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155万人。从产业来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2010年末的26332万,增加到2014年末的31364万,净增5032万人。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可喜变化,即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的转变。“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将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将为新增就业释放巨大的空间。这也能够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公平均等是民生提质的基础。“全面小康”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幸福。随着我国老龄化、城镇化速度加快,民生保障需要更全面、更细致、更广泛。过去的五年,中国保基本、广覆盖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居民收入增速接连“跑赢”经济增速;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一亿人;人均寿命提高一岁。“十三五”期间,民生政策将会以坚持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百姓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保、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将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基层、偏远地区、弱势群体倾斜,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缩小,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更广泛、更深入地汇集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创造”是文化繁荣的前进方向。“十二五”期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1.1万亿元增加到2.4万亿元;GDP占比从2.75%增加到3.76%,增速高于同期GDP。其中,电影、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等许多文化行业以3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继续大踏步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将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动力之一。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文化+”,正在带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提升质量水平,推动中国企业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移动,助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新跨越。

    绿色发展是生态优良的根本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将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要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为发展构筑“绿色谱系”,为转型积累“绿色动力”。“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具体要求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推动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发挥好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十八届五中全会解读项目组成员:王文、贾晋京、陈晓晨、卞永祖、胡玉玮、相均泳、李振、展腾、程阳、陈风)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