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圆满结束,此访被舆论称为“超级国事访问”,不仅开启了两国关系通往“黄金时代”的大门,在中英关系发展史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而且向全世界进一步昭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新华网“讲习所”推出《习近平主席访英折射国际秩序之变》,深度阐明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问将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这是会谈结束后,习近平和卡梅伦共同会见记者。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习主席成功结束对英国的国事访问,成果丰硕,举世关注,国际各界不吝溢美之词。此访取得巨大成功,当然是两国领导人、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从深层次看,更是国际秩序变化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历史发展趋势的一个突出体现。
首先从国际货币体系看,二战后美国凭借超强实力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是美元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牙买加体系取而代之,但美元霸权的性质并未改变,甚至有所加强。这种货币体系延续至今,早已不能体现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发言权需要更多体现。
英国张开怀抱欢迎人民币国际化,顺应了国际社会对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英双方就货币金融达成了多项突破性协议,如中国央行在英国发行国债、扩大货币互换规模等。英国在货币问题上的积极态度也表明,欧洲国家不再是美元国际地位的“无条件支持者”。除伦敦外,巴黎、法兰克福等城市,也都积极争取成为人民币交易的离岸中心。对于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欧洲国家也普遍持支持立场。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正在发生,人民币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英货币合作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
其次从国际投资和劳动分工看,国际格局也正在发生改变。二战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基本是国际投资的输出方,处于产业链的上端,发展中国家则普遍在国际分工处于下游,资源能源消耗大,而且利润率低。此次习主席访英期间签署的核电合作协议表明,新兴国家的技术正在进步和取得突破,并且有向产业链上端发展的能力和趋势,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低技术含量的加工制造。
此访期间,中英两国同意建立“创新伙伴合作关系”,这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未来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中国制造”,而是更多的“中国创造”。事实上,近年中国对英国等发达国家投资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已经显示出中国的技术实力和新的发展模式。此访期间两国还就“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接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显示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发达国家也有一定市场。
最后从国际贸易体系角度看,此访除中英签署多项重要双边经贸合作协议外,英国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还积极支持中欧就自贸协定展开研究以及尽快达成中欧投资协定,这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未来的中欧经贸关系有望取得重要进展。近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达成协议引发国际关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谈判也正在进展之中,但未来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将不再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所能决定,全球范围内多层次的、小多边的贸易合作机制将是发展潮流,每个国家都有发言权。
今年是二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国际秩序也是今年国际社会讨论热点。从此次习主席访英取得的成功看,关注国际秩序并推动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