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英国,这座有着3000年悠久灿烂文明的西方古国,我们首先想到的或许不仅仅是悠扬绵长的泰晤士河、瑰丽壮美的诺丁汉宫、高耸飘逸的“伦敦眼”,以及那些手提着雨伞,一身西装革履的英国绅士。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同样,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眼中,都有一个用人文情愫凝结起来的对这个横隔着亚欧大陆的那个遥远国度的最初印记。
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到的,“我出访所到之处,最陶醉的是各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英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友好的人民、优美的环境,总有极其令人难忘之处。在英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里,涌现出了乔叟、弥尔顿、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哈代、萧伯纳等文学领域的大师级的领袖。这些伟大的文学家们用毕生心血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漂洋过海传到中国,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生发出了难以磨灭的人文印记,并不断以各种文艺的形式和载体去吸引、感染、打动着我们。
雪莱会鼓励你,“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狄更斯会慰藉你,“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济慈会安抚你,“听到的声音很美,听不到的声音更美。”简·奥斯汀会鞭策你,“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当然,文学不仅仅是全部。除去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你或许应该知道还有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除去泰迪熊和英国红茶外,你或许还应该知道当地的威治活陶瓷器和雪利酒;除去极富特色的英式烤牛排,你或许还应该知道维多利亚海绵蛋糕、苦啤酒和伊顿麦斯;除去披头士、西城男孩,你或许还应该知道艾尔顿·约翰、阿黛尔·阿德金斯、詹姆斯·布朗特;除去凯特·温斯莱特、杰森·斯坦森、凯瑟琳·泽塔琼斯,你或许还应该知道肖恩·康纳利、克里斯托弗·诺兰、奥兰多·布鲁姆和克里斯蒂安·贝尔;除去007和《哈利波特》,你或许还应该知道《英国病人》、《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傲慢与偏见》、《英国病人》和《国王的演讲》。正是如此多我们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英国文化的元素,一起塑就了我们对另外一个国度的整体人文印记。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国与国关系的塑造中,人文的交流总是能发挥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人文的元素在两国人民间搭建起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才使得两国的关系更具韧性、更具张力、更具魅力,它总是能在关键时期体现柔性的力量,冲淡彼此之间的战略竞争、约束两国之间的战略对抗,在心灵的最深处紧紧地拉近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人文交流以这种沁人心扉而又感人肺腑的方式,能够在树立良好本国形象的同时,不断向外传递本国优秀的文化,为两国关系奠定广泛而又深厚的民意基础。这,就是人文交流所能显示出的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人民的交往、文化的亲近,是滋润中英关系长远发展的深厚土壤。当前,不少英国民众对中国还知之甚少,甚至鲜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鸟瞰21世纪的中国面貌,触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英国人民了解中国,人文的沟通和交流就是开启了一扇接触现代中国的窗口。这种直接以民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了信息损耗和失真的人文认知层面的沟通,也更容易达到增信释疑、沟通民众的目的,让英国人民可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文化感染力以及隐含其中的善意,为两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源源不绝地输送正能量。
开启一个新的“黄金时代”,不仅需要政治对话的互尊互信和经贸合作的互利互惠,也需要人与人之间包容理解、互学互鉴。中国有句古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中英两国,虽然隔着杳渺的亚欧大陆,但通过教育、文学、艺术、音乐、影视之间的深入沟通,两国人民的文化纽带就能紧紧系在一起。只要中英双方能够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共同进步,平等有效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就不仅有助于增进双方人民心灵的沟通,将为两国人民之间搭建起一座跨越欧亚大陆的文化理解之桥,进一步夯实中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正是因为人文交流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才使得我们如此珍重这种心灵的沟通;正是因为中英两国都是多样文明和谐共生的杰出代表,才彰显出以人文交流培育中英两国长久友谊的可能性;正是因为人文交流是以人的交往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真诚对话,它才能更深层次地化解不同国家间的潜在矛盾。实践证明,继续加强中英之间的人文交流,不仅将造福于中英两国人民,也将对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当前,人文交流已经在中英关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未来,应通过人文交流,使两国关系更有温度、韧度、深度和广度,为开创中英的“黄金时代”提供更好的心灵支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度滋润着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土壤,让中国梦与英伦半岛的愿景相同相融、交相辉映,描绘出了两国人文交流广阔壮美的前景,为深化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不可多得正能量。中英两国应以历史为源、以合作为基、以人民为本,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不断深化,让人文的能量在多彩绽放中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求是网评”栏目投稿邮箱为wp@qstheory.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分享您的真知灼见,共同构筑网上思想理论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