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 作为美国的盟友,英国不顾“大哥“的反对,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加入中国倡议的亚投行,并产生积极的连带效应。英国首相卡梅伦今年5月连任后,再三提出打造未来10年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此次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受到英方最高规格的礼遇,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英国积极调整对华政策,真心看好中国,热切拥抱中国,令世界瞩目。在习主席访英之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在《卫报》上发表文章,对英国“向东看”背后的考量进行了深入解读。
——大胆改变
文章说,仅仅三年前,谁能猜到,戴维·卡梅伦政府将启动二战以来英国外交政策最大胆的改变?而眼下的情形正是如此。
这个过程始于今年英国政府宣布加入中国的倡议,将出资满足亚洲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英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非亚洲国家。随后,其他30多个国家也纷纷加入,包括德国和法国。
文章指出,美国反对这一决定,因为美国把亚投行看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威胁。
长期以来,英国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子,所以加入亚投行的决定是英国自1944年以来最重大的独立行动:那一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与美国的德克斯特·怀特在布雷顿森林争论有关新国际金融秩序的问题。
文章认为,英国这一决定背后的潜在考虑已经非常明确。这不是昙花一现。关键的推动者是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他的方式基于一种认识:中国的崛起给全球经济带来深刻的改变。中国主席上一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也就是胡锦涛2005年来英国的时候,英国经济规模仍然略大于中国。今天,哪怕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中国的GDP也是英国的三倍以上。相比之下,我们迅速变成一条小鱼。
自2005年以来,金融危机使西方的增长率几乎跌为零,西方经济负债累累,全球经济因此前所未有地更加依赖中国获得增长和资本。这是一个深刻影响任何政府(无论左派还是右派)思维方式的新现实。
——面对现实
文章强调,加入亚投行的勇敢决定使英国获得一种优势。英国从对华关系落后的西方国家提升到队列的前面。卡梅伦所说的英国可以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并非空洞的辞令,中英关系的“黄金十年”也是如此。
习近平主席本周的访问很可能使两国达成许多新的商业协议。英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忽视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投资,而英国没有这些钱。中国人投资于英国高铁项目HS2、一个新的核反应堆项目以及所谓“北方动力”计划的意愿提供了别无可能的机会。与此同时,伦敦金融城是人民币最大的海外市场,这可能对其长远未来发挥关键作用。习近平的访问将大大促进中英日渐发展的合作,并将进一步明确或许可以称作“英国向中国的转移”。
文章指出,当然,也会有一些人表示反对,理由是英国在接纳中国的同时开始背离美国。
但是,情况比较复杂。中国正在崛起,美国则在衰落。到2030年,预计中国经济将是美国的两倍。英国或者其他任何国家能忽视这一点吗?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转向中国,正如这些国家在美国最强盛的时期曾经转向美国一样。这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而非象牙塔。
以美国长期的密切盟友澳大利亚为例。中国现在占澳大利亚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远高于美国。这本身就意味着澳大利亚已经与中国建立了亲密得多的关系:澳大利亚人现在把美国称作“我们盟友”,把中国称作“我们很好的朋友”。
想要无视甚至否认这些现实的人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小也越来越不重要的世界。国家要么与世界一同改变,要么因为这些变化失去价值,走向边缘。英国政府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应该为此得到支持。
——理解中国
文章说,当然存在可以理解的不安。中国是与美国完全不同的命题。从历史角度,我们与后者有很多共同点,而与中国则不然,因为中国出自截然不同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因此,出现分歧和误解的机会很多。西方存在一种势力强大的臆断,认为中国应当跟我们一样:但中国从来都与我们不一样,以后也永远不会跟我们一样。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一点,设法按照中国自己的主张而非我们的主张去理解中国。
我们对中国的人权纪录感到不安。按照我们的价值观,这当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在这方面也要从大局着眼。中国使6亿人摆脱贫困,这可以说是过去30年在全球范围内对人权做出的最大贡献。同一时期,中国社会的自由度也大大提高。这个国家是一项正在发展的事业。不应把中国的人权纪录作为拒绝拉近对华关系的理由。
文章最后说,转向中国的新举动给英国提供了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前景,如若不然,这根本不可想象。这将创新很多新的工作岗位。最重要的是,这将显示英国可以如何在一个面向亚洲、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繁荣发展,这个世界正在我们眼前迅速展开。(编辑辛俭强,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