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今天是重阳节。大市口街道高桥北社区的一些老年人收获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高桥北社区助餐点正式启用。他们在社区里就可以吃上“老年食堂”了。
去年12月1日,市区三家社区助餐服务点启用,面向市区60周岁以上老人和16-60周岁的残疾群体提供健康午餐服务。昨天,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市区老年助餐点布点已达25个,基本已覆盖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
社区助餐点为老人解决吃饭难题
昨天上午10点左右,家住桃花坞附近的徐来顺来到古城社区服务中心。“我每天早上自己随便做点稀饭吃吃,然后就出门,逛一圈之后到社区,在这儿玩一会儿就可以吃午饭了。”由于小时候得了脑膜炎和小儿麻痹症,徐来顺的一条腿行动不便。徐来顺没有工作,属于“三无”老人。他说,自从父母去世之后,吃饭主要是由他的义妹一家送来的。今年3月份,我市开始推进“三无”老人免费午餐工作,市区100多名像徐来顺一样的“三无”老人开始吃上了由政府买单的免费午餐。徐来顺的指定就餐地点就在古城社区助餐点,在这儿,他每天都能吃到一大荤、两素菜、一汤一饭价值8.5元的免费午餐。
上午10点45左右,古城社区助餐点的工作人员曹师傅就开始忙碌起来,他要先赶到位于江滨新村的江一社区助餐点,将在古城社区助餐点吃饭的十几位老人的午餐领回来,然后再为家住环城路附近的吕大爷送餐上门。“江一社区助餐点是我市首家示范型助餐点,集膳食加工配置、集中用餐及外送等功能。”京口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由春红介绍,助餐点每天中午11点半开饭,除了为本社区及周边的老人提供堂食或者外带服务外,还为古城社区、酒海街社区以及高桥北社区等几个单一型助餐点送餐。
上午11点10分,78岁的张奶奶就来到了江一社区助餐点,因为身体不太方便,工作人员不让陈奶奶排队打饭,而是安排她坐在一边等待,工作人员会帮她把饭打来。“我来吃饭的时间不长,我已经不能自己做饭了,以前都是儿子每天买了饭送来,儿子工作也很忙,前几天听广播里讲社区也能够吃饭,我赶紧办了卡。”解决了吃饭这个难题,陈奶奶觉得轻松多了。
11点半左右,吕大爷吃上了由曹师傅送来的午餐,红烧大排、素鸡、清炒莴苣、大白菜,86岁的吕大爷对这份午餐很满意。“不仅给我送餐,家里有点什么事情,曹师傅还经常顺手帮我做了。”独居的吕大爷还特意给社区写了感谢信。
助餐点运行不可能是完全的市场行为
“目前市区老年助餐点布点已达25个,基本已覆盖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另有一批助餐点正在建设中,力争到年底实现就餐点布点达到40个。”市民政局老龄办负责人陈正革介绍,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市区通过“1+N”供餐方式,即一个示范型助餐点向若干个单一型助餐点供餐,以及建设综合性助餐点等其他方式,同时借助助餐服务信息化手段启动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市区共有641人办理助餐卡,累计助餐近2万人次。
“目前助餐点的运行还在摸索阶段。”由春红说,由于知晓度不高,再加上老年人的消费观念等原因,目前市区一些助餐点运行的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以江一社区助餐点为例,每天达到150人用餐,助餐点才能维持保本运营,但是目前每天的就餐人数也就在八九十人左右。“我们也一直在调整,通过资源最大化利用来维持助餐点的正常运行。”
而陈正革也表示,助餐点的运行不可能是一种完全的市场行为,如何让这种模式可持续地发展,目前还在摸索之中。前期通过助餐服务信息化的手段尽可能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下一步还会通过调整财政资金的补贴额度、尽可能利用其他社会资源比如高校食堂,来提供助餐服务,维持助餐点的正常运行,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助餐服务。(陈学军 朱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