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节目网上“淘”,惊喜真不少
文化团队“摆摊” 群众自主“下单”

发布时间:2015-10-19 01:41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对于很多市民而言,网上淘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说起上网“淘”节目,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鼠标点一点,节目到眼前;演得好不好,群众来评判;把公共文化的产品、服务都放到网上“晒”出来……这样的“新鲜事”是在我市今年7月开通淘文化网之后发生的。

最近,市文化馆副馆长张武华一直带着馆属团队在各地演出。他对记者说,这种群众在网上点节目去演的方式,是对改革节目设置、送文化下基层形式的最好促进之一。

政府:从包办转为服务并指导考核

每到岁末,各类送文化下基层、进单位活动就陆续启动。然而,长期以来实施的“下任务-排节目-去演出”模式却让群众不太满意,效益也很受影响。“现在改为先从群众那里了解他们爱看啥,然后我们根据这些需求去安排节目送基层。演完了还对群众满意度和意见、建议进行搜集以便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既让群众满意,也提高演出效益。”市文广新局文艺处工作人员贺华俊告诉记者。

今年7月8日,淘文化网正式上线运营。在这里,文化团队上网当“店主”,群众网上选演员、淘节目,政府根据评价购买服务。政府从以往的全盘包办转为购买服务并对服务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根据群众满意度考核演出效果,相应给予补贴。同时,对一些业余团队的节目类型、演出质量进行指导。贺华俊说,这就激发了文化团队抓好演出质量、节目设置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团队,也为他们开辟了演出空间。

团队:从“要我去演”转为“我要演好”

张武华说,以往送节目下基层,按任务表去演,演完了就结束,也顾不上那里的群众是不是真喜欢送去的节目。“有的乡镇群众喜欢锡剧,我们送扬剧去;有的地方老百姓爱看歌舞,我们送戏曲去。群众满意度当然不会高。”

节目开始网上淘,演出团队上发条。7月以来,市文化馆所属的15个文化团队纷纷开始了节目设置和演出计划的调整,根据网站提供的群众需求安排演出。很多个星期都出现了周一到周五“档期全满”的情形。不仅如此,下基层除了给所在地群众带来真正喜欢的节目,也极大减少了当地街道、社区、村镇的工作量。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下乡演出,当地只要布置好演出现场。服饰、设备、食宿都自行解决,让以往一些基层单位头大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当然,演出团队并没有满足于场次的增加,观众满意度的提高同样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张武华介绍,除了根据地域之间对节目需求的差异安排外,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和出新节目单也是重要任务,目前馆属团队每半年出一台新节目,一年两台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一些街道、社区里群众自发组织的演出团队在看了演出后纷纷表示,自己的节目差距还是很大的。“就好比吃了一级厨师的手艺,才发现自家做的同一道菜口味上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要演好就得更加把劲儿。”一位社区戏曲团队负责人说。

“淘”文化:群众反应强烈淘出更多活力

“我以前不知道有这么个事儿,那天看到有演出,发现节目还不错。就是希望以后有类似的活动能提早让我们知道。”看完今年第6场演出后,市民江涛说。他告诉记者,以往看到有广场演出,不少老百姓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看的。后来耐着性子看完一场才发现,还真有不少人是坐着从头看到尾的。“我的建议就是以后再搞活动,能不能选个宽敞的场地,让大家伙坐着方便些。”市民王泉提了这样一条建议。

在市文广新局文艺处提供的反馈表上记者看到,几乎每一份表格上,观众不仅在满意的括弧里打钩,而且都写了意见和建议。“希望以后能多办几场”、“希望以后到我们家附近办一场”、“我们想看些小品”……从以往演着演着就开始有人退场,到现在群众主动要求多演几场,变化的不只是节目内容和质量,更是服务的方式和理念。(记者 吴悠)

短评

让文化团队和群众“自由恋爱”

吴悠

文化体制改革要惠及更多群众,关键在于愿不愿、敢不敢真正“放权”。把过去全部自己说了算的文化资源拿上网,由群众当评委,让市场做裁判。这样一来,解放的是行政管理职能,释放的是文化市场的活力。反馈表上群众一笔一画的肯定意见和想看更多节目的需求就是很好的佐证。

随着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政府部门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压力不仅来自文化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更来自于如何用对群众胃口的方式去提供。淘文化网的经验表明,降低压力、提高活力的重要路径就在于下决心取消“包办”,让文化团队和群众“自由恋爱”。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刘长韬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