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随着故宫博物院业务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学术研究更趋活跃,故宫博物院新一代学术群体正在迅速生成。特别是前院长郑欣淼在2003年提出的“故宫学”,在学术界举起一面鲜明的、高高飘扬的学术旗帜,把原本较为个人化、零碎的故宫学术研究进行整合,使之更加具备学术上的整体性、体系性和系列性。10年之后,2013年10月故宫研究院成立。它既是对故宫重视学术研究传统的继承,又是对时代需求的很好呼应。
截至2015年7月,故宫研究院已形成一室十四所的建制规模。这是一个新型的、开放的学术平台,院内外、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只要受邀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就可以不受组织机构的限制,使用故宫的相关学术资源。这种开放,正是缘于故宫人对传统、对历史的尊重与珍爱;这种开放,打破长期的条块分割,在研究资料、人员、信息等方面实现社会共享,集中力量共同攻关;这种开放,为全国其他博物馆作出表率,打破“自留地”意识,在更宏观的视野中认识到藏品的文化意义,能进一步释放文物诠释文明的巨大价值。
开放的故宫
自1925年皇宫禁苑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民众共享更多的皇家珍藏,是历代故宫人为之努力的方向。
故宫博物院从建院之始就有自己的展览特色,90年来已形成了宫廷原状陈列、固定专题展馆和临时专题展览在内的完整展览体系。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内每年有各种展览40余个,同时展出的文物藏品数量近1万件,以多种形式满足观众参观的需求。
扩大展厅面积,展出更多文物,是实现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的关键一环。10月10日,随着午门—东西雁翅楼展厅闪亮登场,故宫博物院着力打造的由午门—雁翅楼、武英殿、文华殿组成的“金三角”博物馆群已经形成。从今年8月11日起,故宫博物院在北京市的新地标建筑——北京奥运塔里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展厅,建成故宫博物院精品文物馆,陆续以“金、木、水、火、土”为主题,进行金器、家具、玉器、青铜器以及瓷器的系列展览。目前,位于北京海淀西玉河的北院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里除了用于故宫博物院大型文物修复外,还将专门为观众开辟参观中心,一些藏在文物库房的大体量文物也将在此展示。
数字博物馆也是故宫陈列展览的一个方向。故宫数字博物馆并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个组群。目前,中部有数字化应用研究所展厅,随着故宫西部地区开放,这里将实现正式对观众展演;南部的端门数字博物馆展厅将于年底开放,北部将来还有大高玄殿数字博物馆展厅。
随着故宫整体修缮工程的进展,故宫博物院的开放区域不断扩大。2015年,在90岁华诞之际,故宫将陆续开放5个新的参观区域,开放区域比例将由2002年的30%提升至65%。现在,观众不仅可以登上东华门城楼观赏故宫古建筑群,而且可以沿着城墙向南参观,经过东南角楼向西到达午门—雁翅楼展厅,这样大约可以参观紫禁城1/6左右的城墙,是一种难得的文化体验。尤其值得期待的是,以往人们只能远远眺望紫禁城角楼的精美绝伦,如今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一经典文物建筑,还可以进入内部仔细参观,并观看数字影视作品《角楼》。
与此同时,各种富有意韵情趣的文创产品,还可以让观众“把故宫文化带回家”。故宫已敞开大门,欢迎更多的人走进故宫的世界。
视文物为生命,一代又一代故宫人执着守望,维护了故宫及其文物的完整性,为我们今天建设强大、民主、文明的国家守护着民族文化根基。故宫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她从历史中稳步走来,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