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走人民的路 开艺术的花——中国电影摇篮长影70年发展纪事

发布时间:2015-10-03 16:3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影也有乡愁。

为了记住这份乡愁,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原址修旧如旧,把几十年前的洗印车间、摄影棚改造成了一座电影博物馆。正是这座博物馆,让前来寻根的众多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热泪盈眶:青春的追逐与梦想,哪怕带着一丝忧伤,在这里也美丽得醉人。

这乡愁,为何如此之浓?走进长影,走进她的70年,你就会知道,因为有扎根人民的浓情在这里无法化开,因为有追逐艺术的血汗在这里凝固升华。

新中国电影的乡愁在长影。

长影是人民的电影厂

“了解长影得从‘12放’开始!”长影总经理李庆辉脸上洋溢着自豪。“12放”是长影的第12放映室。长影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12放”则是长影的原点,70年前的10月1日,长影的前身东北电影公司就是在这里宣布成立的。

坐在“12放”,长影70年前的风雨历程,李庆辉娓娓道来。

1937年8月,“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建立,简称“满映”。日本投降后,“满映”解体。为了把这一重要的文化设施掌握在人民手中,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长春市委派地下党员进入“满映”,并于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

由于内战一触即发,东北电影公司于1946年5月迁到今天的黑龙江省鹤岗市,并改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解放后才迁回现址。1952年2月,正式定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历史决定命运,命运影响历史。从长影初期被誉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七个第一”的作品可以看出,长影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把自己同人民紧紧地捆绑地一起,他们把自己创作的电影称为“人民电影”。《皇帝梦》是人民电影第一部木偶片,《瓮中捉鳖》是人民电影第一部动画片,《预防鼠疫》是人民电影第一部科教片,《普通一兵》是人民电影第一部译制片,《留下他打老蒋》是人民电影第一部短故事片,《桥》是人民电影第一部故事片,《民主东北》是人民电影第一部多集新闻纪录片。

李庆辉说,拍电影的方针是老厂长袁牧之在1947年提出来的,那就是关注工农兵的生产生活和革命生活,走群众路线。

拍摄人民电影的基因就这样奠定了,这就是长影的根。

走人民的路没有错

人民的路人民走,走人民的路没有错。长影人骨子里有一种精神:认准的路就要走下去,这是一种使命。

1975年7月,长影编剧张天民写了两封信,他想通过不同的渠道转交给毛泽东。他为的是电影《创业》。《创业》于1975年2月公映,反响热烈。江青调看了影片后却大发雷霆,要求“停映拷贝,停止向国外发行,停止宣传”,并罗列了“十条罪状”,下发全国。

反映人民的创业热情有什么错?这是张天民对创作方向的迷惑。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毛主席的批示很快送达长影: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不利调整党的文艺政策。批示让长影一片欢腾,也让长影人重拾了坚持走人民道路的信心。

“忠于职守,敢为人先”。这是吉林政协副主席、长影董事长刘丽娟总结长影精神的八个字。这八个字贯穿了长影发展的70年。

20世纪80年代初,长影的艺术家们为时代呐喊,为改革呐喊,张扬起革命现实主义的旗帜。1980年,小说《人到中年》一发表,就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当时正逢全国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长影决定将其搬上银幕。但小说的尖锐主题使得拍摄过程一波三折。影片完成后,又有人说此片没有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心,致使发行暂缓。后来邓小平调看了影片,批示应该下决心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并特别指出值得一看。

进入市场经济之后,长影坚定地走上了改制的道路。正是全体员工的理解和付出,使长影于2005年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改制任务,走出了改革的阵痛期。

艺术就是为人民开放的花朵

“长影开创了一种电影的流派,即‘工农兵流派’,就是‘拍工农兵的电影、拍给工农兵看的电影’,都是现实主义题材。”长影党委副书记张光临说。

人民性与艺术性结合的血液,在长影流淌了70年,艺术就是为人民开放的花朵,长影人一直悉心呵护。

新中国成立前,电影《桥》首次把工人阶级搬上了银幕。

新中国成立后,长影更是执着地关注着工人、农民和军人。《平原游击队》《五朵金花》《刘三姐》等,都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

“文革”开始后,长影停产了。可是人民需要电影,长影人顶着压力于1973年率先在电影界开始了影片生产。当年春节全国上映的4部新片中,长影占了3部。

改革开放后,《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等影片以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为切入点,开创了影坛的清新淡雅之风。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遇冷,但长影仍然执着地拍摄了《九香》等多部优秀农村题材影片。《九香》插曲《懂你》一时风靡大江南北。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长影连续6年亏损,濒临倒闭。从1998年开始,长影人绝地重生,用8年时间完成了事转企和国企改制的全部任务。《小巷总理》《信义兄弟》《索道医生》等众多打着长影烙印的弘扬主旋律影片又开始一部接一部地诞生。

“这么多年,长影从来不改初衷。目前每年仍然坚持拍摄3部左右主旋律电影,‘五个一’工程奖一次也没落下。”长影总经理助理张霁虹说。

2008年,长影成立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这成为长影延续70年的艺术理念的一个标志。

这就是长影,今天,她仍在为时代立像,为人民放歌!

(本报记者 刘伟 鲍盛华 任爽)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伟 鲍盛华 任爽  责任编辑:张明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