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中秋夜,临街窗户透出的淡淡微光伴随着觥筹交错时的祝福声,盘旋在城市上空。这个月圆家团圆的日子里,金山街道杨家门社区的空巢老人、孤老家中,却难有含饴弄孙的欢乐,“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常态让他们在这个节日里备显凄凉冷清。
5年来,伴着儿子的照片过中秋
坐在大门前的藤椅上,伸着脖子张望巷口,看到志愿者“女儿”潘惠芳的到来,脸上绽出笑,赶忙起身想要倒茶、拿水果。这是潘惠芳每次走进90岁的独居老人王道明家时都会上演的一幕。
将小木桌上的零食和月饼放到一边后 ,潘惠芳将在家里精心准备的4菜1汤放好,招呼王奶奶尝一尝,“她年纪大了,没精力烧饭,怎么方便怎么来,以往一个人的时候,晚上肚子饿了就弄点小零食吃,我中秋要是不来,这顿团圆饭她肯定又要凑合了。”长年的爱心结对,让潘惠芳对王奶奶的生活了然于心,所以昨天她特意将自家团圆饭的时间放在了中午,只为了让老人过一个有人陪的中秋节。
10年前,王奶奶的老伴去世,5年前,儿子又因工作原因定居英国,虽然其间儿子也想将她一同带走尽孝,但是王奶奶不想给他添麻烦,拒绝了这个提议,在这所墙壁石灰严重剥落、屋顶电线“纵横交错”的“空巢”里,一个人生活着。
采访间,正逢隔壁邻居在院子里吃团圆饭,王奶奶忽然想起什么,步履匆匆赶进房间,从抽屉最下方拿出一个叠得平平整整的小红袋子,打开后,取出一沓照片,一边看,一边接过潘惠芳递过来的月饼,“全是我儿子寄来的照片,好久没看到小孙子了,真想他们……”
16年来,小狗“公主”陪她过中秋
冰箱、电视、柜子依次挤在小屋里,几摞衣服堆放在床头,中间过道仅容一人通过。66岁的戴云独自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戴云17岁时主动前往新疆支边,1979年回到镇江,由于心脏不好,怕拖累别人,因此她拒绝别人说媒的好意,一直未嫁。最初时,逢年过节,她会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同度过,随着姊妹们相继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她也渐渐地落了单。
像戴云这样的孤老,虽然年纪大,但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也能自己洗衣做饭,基本不需要麻烦别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没个人说话”。
要好的同事看穿了戴云的心曲,在退休前送了她一只小狗,她为这只小狗取名为“公主”,希望借此为孤独的生活增添一丝乐趣。有了精神寄托,戴云出门无论去哪儿,都带着“公主”,有什么烦心事也愿意抱着它倾诉一番,逢年过节即使一个人,也因为有了“公主”的陪伴,过得有滋有味。
可是,今年的中秋节,戴云家里又恢复了冷清——前不久,16岁的“公主”死了。“我又一个人了。”说到爱犬,戴云忍不住老泪纵横,“以前,它就睡在我脚边,我们俩还能相互陪伴,现在没了它,家里又变冷清了。”指着桌上丝毫未动的苹果和自己动手包的饺子,戴云很是落寞。
虽然会有志愿者不时上门探望她,但是戴云仍然觉得寂寞,“我的生活还算不错,只是有点寂寞,尤其是看到别人合家团聚时,说不羡慕那是假话”。
长期陪伴,让“老小孩”少一些寂寞
杨家门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社区实住人口约4200人,其中空巢老人至少有200多人,平时,社区会组织志愿者走进这些老人的家里,不定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疏解老人内心的空虚。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也有居家养老中心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爱好需求的老人,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文服务,特别是在老人生日以及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送上祝福,为他们带去好心情。
虽然社会为空巢、孤寡老人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服务,但仍有不少老人在生活中感到“空落落的”,随着“空巢家庭”增多,每逢过节,总会有一些老人因不能与家人团圆而黯然神伤,对他们来说,缺少的并不是物质,而是静下来陪他们说话的人。(杨泠)摄影 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