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记者杜文静报道)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天山南北正在挥洒铺陈“山绿、水清、天蓝、人和”的大美画卷,画卷之上,人与自然日趋和谐;从“五好建设”到“蓝天工程”,从“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到“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大逻辑始终如一。
方向清晰,恒心有成。2015年新疆发展“半年报”显示:全区GDP增速8.2%,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污染曲线”继续下行,PM2.5浓度、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均呈下降趋势。
向着“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最洁净的地方”的目标,新疆加速奔跑!
我与环境共生存
近日,乌鲁木齐市许多手机用户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乌市今年上半年收获157个优良天,达标率86.7%,同比增加3天,6月空气质量居西北五省区首位。
而在5年前,乌鲁木齐因严重的空气污染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倒数第一。
区市两级用了5年时间,累计投资454亿元用于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之大不言而喻。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局部地区不顾环境承载能力、不知餍足向自然索取带来的苦果也不可避免。哈巴河县矿产资源丰富,金、铜的储量都很丰富。上世纪80年代起,大小矿山出现开采潮,却没人愿意为环境保护埋单,整个矿区寸草不生,当地人形容此处是“兽过绕着走,鸟过不留痕”。
巍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携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形成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壮丽地貌,但是大美新疆的背后却隐藏着脆弱的生态环境。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新疆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山川秀美、绿洲常在。
面对新要求、新使命,新疆如何发力?
2011年10月,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一切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必须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必须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负责。
2011年底,新疆在全国率先推出绿色GDP考核试点,取消特克斯县和昭苏县工业增加值考核,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指标考核。3年来,两个县抵挡住了各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诱惑,给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承载空间。立足生态优势,走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互促共建的道路已经成为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绿色发展,怎么提升?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又在哪里?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路径。
2013年,自治区党委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疆“安身立命”的大问题,坚持两个可持续,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双赢。
思想引领行动,理论指导实践。位于哈巴河县境内的阿舍勒铜矿下大功夫投入环保设施,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使得废水回收后再浇灌花草树木,把一片荒滩建设成了县城的工业旅游景点。
其实,阿舍勒铜矿生态修复只是新疆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疆始终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科学发展,渗透于各族干部群众的行动之中,一系列生态治理修复工程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