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曾经产业“偏化偏重”的镇江,历经斩获甚丰的三轮化工专项整治后并未“见好就收”,而是推动化工整治再出发。出发目标很明确,直指青山绿水、生态家园。
今年初,经过三轮化工专项整治后,我市捧出含金量极高的成绩单。三轮整治全市累计关闭化工企业350家,相当于整治前化工企业总数的65%。我市化工企业数量由此在江苏沿江八市中最少,比数量次少的南京少80家。园区企业集中度达44.2%,列苏南第一、沿江八市第二,产出集中度达75%,形成了“两园一基地七监测点”的产业空间格局。
化工专项整治已是“功成名就”,能否就此鸣金收兵?这个年初,我市作出了多少有点出人意料的选择。就在全省化工专项整治工作恢复常态化管理的情况下,镇江自加压力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市政府制定出台《2015年度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工作意见》,明确全年再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7家。
镇江是要彻底削弱化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答案是否定的。就在上一年,化工作为镇江支柱产业的地位依然“显赫”。当年全市化工企业实现应税销售690亿元,占全市工业应税销售比重为19.8%,位居全市工业细分行业第一。在全市应税销售10强、工业纳税10强中,化工企业各有3家。全市唯一一家纳税销售超百亿的企业,是奇美化工。
“化工专项整治再出发,是我市基于‘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战略的自选动作,反映的是镇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展和保护相得益彰的理念。”市经信委主任薛峰说,经过近10年的化工专项整治,镇江最大收获不是关闭了几百家小化工,而是探索出一条以整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化工和生态友好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行不悖。
2006年10月,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启动第一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彼时,全市化工企业多而散,小化工可谓遍地开花。据主管部门的统计,当时镇江化工企业园区集中度仅10%左右。分散的化工企业环保甚难监管,相关排放令全市环境不堪重负。
如何让数以百计的化工企业关停并转,进而整合进园区转型升级?10年中,镇江克难推进、不断创新,付出和收获都难以胜数。丹阳市发改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谈及化工专项整治之难时,曾感慨:“关了人家的厂子,就是断了人家的财路,工作当然难做!”
然而,长达近10年的三轮化工专项整治,我市也开创和积累了经验,尝到了甜头。仍以丹阳市为例,该市通过整治辖区内47家涂料生产企业,节约土地近千亩,并最终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管理公司运营、安全生产许可的独特整治模式。而丹阳市明洋有机塑料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年产值3000万元左右的中小型化工企业,在专项整治中转型生产LNG车载气瓶,市场空间激增十多倍。
市经信委相关统计表明,历经三轮整治,全市化工企业安置分流职工近2万人,减排COD3500吨、氨氮200吨、总磷26吨,镇江化工产业在集中度和环保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整体实力特别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化工业在专项整治中转型升级进而环境友好,成为了化工整治的“镇江经验”。
正是因此,瞄准青山绿水的生态目标,我市化工专项整治再出发,力争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共赢。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发布会上,市经信部门透露,上半年我市再次关停化工企业14家。(记者 梁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