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我市初培训师资证书的志愿者仅156人

发布时间:2015-09-13 02:4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场演练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

王呈 庄中 摄

金山网讯 昨天是第16个“世界急救日”,由市红十字会、京口区红十字会主办的宣传活动在梦溪广场举行。

记者了解到,2012年以来,我市共计培训初级救护员27598人,普及性应急救护知识培训219618人。不过,取得救护培训师资证书的志愿者仅156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专业人士呼吁更多市民学习急救技能和知识,在紧急情况下互助互救。

急救及时,伤者转危为安

“当人体心跳呼吸骤停时,全身脏器发生缺血缺氧,尤其是大脑,一旦缺血缺氧4—6分钟,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损伤,超过10分钟,生还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抓紧‘黄金4分钟’,对呼吸心搏骤停者实施正确急救,或许能挽救生命……”活动现场,市红会急救志愿者张淼为市民讲解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知识。

很多人认为,急救是医生的事。“其实,急救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技能,在必要时,能为别人打通生命的通道。”

张淼2011年考取了救护培训师资证书,也正是掌握了急救知识,让她多次救人于危险之中。今年夏天,两辆电瓶车在九华山路相撞。一名40多岁女性腿部血流不止,当即动弹不得。这一幕恰好被经过的张淼看到。当她拎着随身急救包赶到现场时,看到伤者腿部不断流出暗红色血液,仅几十秒就染红了裤腿。女子身边围了不少市民,大家都很焦急,但是除了拨打120,无人懂得施救。

按照急救所学,张淼初步判断,该女子静脉已断,且膝盖骨骨折,若不紧急救援,很可能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张淼立即按照止血包扎法和骨折固定方法,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女子伤情得到控制,随后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仅156人持证,我们差得太多

“在医护人员赶到前,如果有懂急救知识的人开展紧急抢救,就能挽回超过40%的生命。”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汤效忠介绍,目前,我市取得救护培训师资证书的志愿者有156名,对于镇江三百多万总人口来说,占比仍然太小。

据了解,目前,发达国家急救培训平均普及率50%以上,我国公众接受急救培训的比例仅为1%左右。急救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一旦遇上突发状况或意外情况,若有人受伤,就只能眼巴巴等着救护人员赶来,使伤者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救护培训师资证书并不难考。”2011年,张淼在省红十字会经过一周的培训,学习并掌握了意外伤害、创伤急救的止血包扎和搬运、心肺复苏技术等知识与技能,她和其他学员们都认为,只要多操作、练习,普遍都能学会。

据了解,2012年以来,市红十字会系统着力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高危行业普及群众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此外,各级红十字会常年开展免费应急救护培训,有需要的市民,也可以向社区提出申请,集中培训。

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胡宗元,省红十字会、京口区、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参加昨天的活动。(庄中 杨泠)

相关新闻

让老人学急救救护师送技能

金山网讯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老年人的最大杀手,家中老人突发心肌梗塞时,家人该如何迅速施救?前天昨日下午,金山街道润州山路社区,一场针对老年人的急救知识培训活动正在展开,来自润州区红十字会的专职救护师现场为居民们传经送宝,令居民们受益良多。

救护师陈琦表示,9月16日是第16个“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题是“急救与老龄化人群”,可见急救对于老人是多么重要。作为普通市民来说,当老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时,家人只会向120求助,其实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方式,就可能够挽回家人的宝贵生命。在现场,专职救护师陈琦为居民们介绍了一套简单的急救方案。在突发疾病的几分钟内,家人应掌握好松、击、压、吹这四步,就能为病人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

看过救护师的现场演示后,许多居民通过模型学习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红会工作人员还向居民们发放了《市民安全救护手册》,受到大家欢迎。(记者 沈湘伟)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刘长韬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