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扣法治镇江建设重点,紧抓法治工作措施落实,全面推进法治镇江建设,全社会法治氛围愈加浓厚,法治保障和促进作用愈加显现。
一是依法执政理念明显增强。
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不断完善,“双百”法治报告会、领导干部述法考核、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内控机制、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和规范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逐步健全,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项目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程序。获得全省首批地方立法权后的立法工作有序推进,党务公开、网络问政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
大力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快,强镇扩权改革稳步推进,行政权力全部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建成,成为全国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重大行政处罚“审前听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全程说理式行政执法、行政执法评议等工作全省领先,率先完成了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
三是司法公信力稳步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稳慎推进立案制度改革、公益诉讼机制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体制改革、监所检察“院处合一”、司法所管理体制调整等。积极推行“一案三防”责任制建设、案件评查、执法质量和效率考核、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冤假错案责任追究、法律统一适用、司法案例指导、执法办案网上流程管理等制度,不断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坚持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教育实践活动,政法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是法治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六五”普法工作全面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生动活泼,法治文艺作品丰富多彩,法治理论研讨活动有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现媒体、阵地、人群全覆盖,建立了上下贯通、社会互联的网络普法体系,法治文化阵地不断拓展并向镇村延伸,有15个法治文化阵地被评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强势推进县级法学会建设,实现了辖市区全覆盖,其做法被中国法学会推广。
五是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运用法治精神引领社会治理实践,将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积极推动“三社联动”和“网格+网络”管理模式,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2个,创建率达38%以上。深化平安镇江创建活动,加快现代化“技防城市”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市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第一,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各种形式的法治服务平台不断增多,在畅通基层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丰富了法治镇江建设的内涵,提升了层次和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党委领导,强化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法治机构协调指导、各方分工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起立法、执法、司法、学法全面推进的大法治工作格局。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镇江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和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市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为依法履职提供了依据和遵循。重新调整了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调整了各协调指导分支机构组成人员,加强了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二是坚持总体规划,突出目标引领。
始终坚持法治建设与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有机地结合。市委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了依法治市工作,明确了依法治市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工作任务,并逐项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各辖市区和40余个责任部门研究制订了具体贯彻实施意见,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坚持创建推动,抓实工作载体。
法治镇江建设既立足长远目标规划,又紧扣阶段性工作任务,不断丰富发展工作载体和手段,形成了以法治城市和法治县(市、区)创建为主体,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为支撑,镇(街道)和村(社区)及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创建为基础的法治创建体系。
四是坚持法治惠民,注重实事利民。
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坚持围绕民生导向、问题导向,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工程。探索建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体系,积极实施法治护航“生态领先”,荣获国家环保部、中国法学会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优秀事例奖。近3年来,全市共组织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322项,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逐年上升,2014年比2013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
五是坚持典型引路,鼓励探索创新。
始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注重鼓励各地各部门大胆探索创新,不断丰富法治镇江建设的生动实践。“一案三防”责任制、“两法”衔接、重大案件审前听述和听庭评审、标准化执法及基层执法评议、“政社互动”及135基层民主议事工程、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等经验在全省推广,扎实推进了法治镇江建设,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镇江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