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特别报道 上海人才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助力西藏文博事业从“援藏”逐渐向“长期建藏”转变

发布时间:2015-09-12 21:4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博物馆——日喀则博物馆内,参观者都会被一对憨态可掬、面部特征清晰生动的石狮吸引:这对吐蕃晚期雕石狮子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雕刻纹路历经千年风雨侵蚀依然保存较好,这在西藏地区极为罕见。

“嗅觉灵敏”的文物专家、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文化局副局长胡巍,一次机缘巧合觅得了这对国家一级文物,填补了日喀则博物馆缺乏一级文物的空白:“我和唐卡画师交流中得知他们在孜县乡下画壁画时看到一对石狮子很老,我赶快带队实地调查,前后一共进行六次考察鉴定,最后用车拖回了这对近一吨重的宝贝。”胡巍还为博物馆征集到木雕菩提迦叶佛塔、嵌银嵌红铜苯教长寿佛菩萨合金坐像、格鲁派上师供奉图等国家级重要文物。

2013年起,上海市文化文物部门将原定支援日喀则的文物征集经费由每年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三年里共投入资金150万元,用于征集日喀则市内民间流散文物,三年来共征集到文物37件,其中国家一级、二级和三级文物8件。由于日喀则各收藏单位的可移动文物保存条件较差,上海市文物局帮日喀则博物馆编制了《日喀则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并申请了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文物科技保护项目,今年初申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批,获得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620万元。

上个月,西藏唐卡首度赴台湾地区展出,在岛内引发观展热潮。唐卡是西藏传统文化的精华,日喀则是唐卡的重要传承地,上海团队通过援藏项目积极推动日喀则唐卡产业发展,探索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方式。以上海完备的展览机构和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为平台,扩大日喀则各派唐卡尤其是勉唐派唐卡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除在我国台湾外,还在上海、东京等地举办了6场《后藏唐卡艺术精品展》,参观者十万多人次,该展览是西藏官方首次将唐卡系统性介绍到海内外的展览,有效地加快了西藏传统唐卡产业市场化的步伐。

为丰富日喀则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上海团队利用后方资源优势,从上海引入展览10余项,包括《中共一大到十八大图片展》、《中流砥柱——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等,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起到了加强作用。前不久,上海筹措援藏资金100余万元,从日喀则文化产业青年企业家中选拔20余人到苏浙沪沿海一带参观学习文化产业创业经验。市文广局精心安排学习培训日程,为日喀则文化产业注入生机和活力。不久后,还将组织日喀则文化和文物系统区县和基层公共文化和文物工作者在上海举办培训班,为今后日喀则地区文化文物长期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戴晶斌介绍,三年来上海市文化文物系统智力、技术、经费三管齐下,创新推出7大类19个援藏项目,文化文物援藏惠民的作用日益凸显。

上海文化文物援藏因其涉足早、投入大,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斩获了多项“第一”:各类文化文物援藏项目19个、已完成项目数14个,均居第一;上海是第一个正式开展文物征集项目的援藏省市,投入资金最多,征集到的文物最多; 第一次开展唐卡产业发展项目,以择优办展引导唐卡产业发展;第一次同内地出版社合作出版文化文物方面图书;博物馆工作在西藏各地市中走在前列,完成了基本陈列大纲及登记备案,免费开放并举办各类展览20余场次……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局长胡劲军表示,上海文化文物系统通过努力,以具有西藏特色的文化为依托,实现上海人才、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使思维从“援藏”逐渐向“长期建藏”转变。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张晨霞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