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5年去了18次 习近平为何如此牵挂浙大?

发布时间:2015-09-10 17:0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大学刚刚上了浙江新闻客户端的封面,紧接着又要上浙江日报的头版头条,风光无限呀。浙江新闻客户端观察员 余列平

    今年的教师节,对于浙大教师来说,有份别样的惊喜。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收到浙大张泽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系教授、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49位教师的来信后,特别嘱托中办发函,表达了他对浙大教师的节日祝贺。

    习近平说,浙大教师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希望浙大能在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走在前列。

    习近平的浙大情

    对于浙大,习近平无疑是熟悉的。

    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共去过18次浙江大学,甚至还把浙大作为自己的联系点。

    早在2002年习近平初到浙江时,他就去考察了浙大。当时他就强调:浙江大学不仅是我省高等教育的龙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航空母舰”。一所知名大学对一个地方的影响是非常广泛深远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浙大在浙江,我们有一种自豪感,也受益匪浅,对共建更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

    自豪、责任、“航空母舰”……从这些字眼中,我们不难看出浙大在习近平心中的分量。

    2005年9月,浙江省委在浙大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浙江大学工作汇报,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师资为基,人才强校。一流大学必须具有一流的大师。要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手抓,用超常规的办法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重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设一批特别能战斗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特别是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大学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主体便是教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背后,是习近平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深入关切。

    上个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三部门下发了《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领导干部上讲台为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其实,早在10年前,习近平在浙江期间就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向大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制度和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他本人更是在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每年都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

    2005年6月,习近平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以“同大学生谈人生”为主题为在杭高校学生作报告,来自各高校的师生多达2000余人。2006年9月,习近平走进浙江大学,向浙大学子介绍了浙江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分析了浙江文化经济相互交融等问题。如此接地气的沟通,自然让他在当时的浙大师生心中加分不少。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曾被媒体披露。浙大一院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得了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去北京领奖时,习近平与项目主要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李兰娟和郑树森亲切握手问候,他还对李兰娟说道:“兰娟,你来啦!”可见习近平对于浙大的这些教授专家,还是比较熟悉的。

    习近平眼中的一流大学

    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有着强烈的愿望。

    今年8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一重磅新闻再次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放到了聚光灯下。

    习近平曾多次寄语浙大,创新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浙大要培育一流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2013年底,他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视察时也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解放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去年五四青年节,他在北京大学更明确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他还旗帜鲜明地表示:要求根扎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

    可见,对于建设怎样的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有着相当清晰的认知。

    一方面,在科技创新上,国内高校要勇攀高峰,拿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水平与创新成果。

    另一方面,在文化积淀上,中国的大学要有中国的根。不能完全崇洋媚外,照搬西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而创新驱动的发源地正在高校。所以,建设一流大学,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价值取向与文化认同上,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的多元思潮的冲击下呈现出了相当程度的迷失。在习近平看来,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

    还记得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习近平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的那段话吗?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这么多的期盼中,“更好的教育”被摆在了首位。教育改变命运。而这份改变的背后,正是全国1400万“灵魂工程师”的默默付出。所以习近平才会说: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