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阳光很好,立秋后的天气仍有些热。上午9点多,86岁的朱秀芳从桃园小区的4楼家中下楼,准备去吃午饭。
目的地是离家不远的千鹤子助老助残服务中心。朱秀芳家住4楼已逾25年,每天上下楼练出好脚力,现在虽然年老体弱了,但出门依然步行。“我慢慢晃过来,大概10来分钟。”而这10来分钟,也是一位八旬老人每日消磨时光的开始。
此刻,服务中心的餐厅里已开了空调,五六位大妈围坐着包饺子。当天的午餐正是饺子,青菜馅、白菜馅的。菜单上写着:一类套餐6.5元,12只;二类套餐8.5元,16只……紫菜蛋汤。包饺子的都是附近小区赶来的志愿者,他们知道这里公益助餐,所以来献爱心。69岁的顾秀珍说:“现在我来帮帮忙,过几年也许就来这里吃饭了。”
都是熟人,大家自然会聊聊家常,这也是朱奶奶早早来这里的重要原因。自从老伴去世后,老人家过着独居生活,女儿和孙辈常来看她,但每天买菜做饭终究是难题。“这里的饭菜口味不错,从开张到现在,除了礼拜天他们休息,我就没再烧过中饭。”
今年5月18日,千鹤子助老助残服务中心试运行。这是润州区日间照料服务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市、区慈善总会“慈善助餐温馨行动”的示范型载体。除了定期向辖区老人免费提供修脚、按摩、理发等服务外,中心还与其他几个助餐点联动,为西片区有就餐需求的老年人统一配餐、送餐。
立足公益和“温馨”的助餐行动,自然备受欢迎。朱秀芳是最早的用餐者之一,按政策她虽没有额外的助餐补贴,但还是主动掏钱办了卡。据了解,目前在中心办卡的用餐者已有120多名,平均每天就餐的约40多人,其中10多人需要送餐。
上午10点半,包好的饺子下锅了,中心负责人胡菊红赶了过来,张罗着用送餐车把做好的午饭,向其他助餐点和居民家中分送,而朱秀芳们也陆续开始吃午饭。餐厅里饭菜香味弥漫,低头用餐的老人们一片银发苍苍,胡菊红说,这也是她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时刻。
42岁的胡菊红,20多年前就来镇打工、创业,其间曾在日本做餐饮生意,回国后开了两家养生馆。她一直热心公益,去年听说有关部门要设立助老助残服务中心,就主动请缨接下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在民政部门和街道建好所有硬件设施后,胡菊红招聘工作人员、投入流动资金,中心正式开张。
虽然此前已有媒体报道表示,中心的助老助残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又一次尝试,但胡菊红事实上并不清楚“如何购买”。“接这件事时,主管部门承诺绝不让我贴钱,而我给自己定下的原则是绝不赚一分钱,其他的真没多想。”
可是“不贴钱不赚钱”,应以怎样的制度设计达成,胡菊红一头雾水。她已知的政策仅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按核定的公益价格用餐,低保、失独等困难老人用餐一次补贴2元,“三无”老人每月享受最多176元的就餐补助……但这些补贴相对需要平衡的收支,只是杯水车薪。
上个月,中心“亏损”1.3万多元,其中扣除人员工资后,餐费倒贴2000多元。而这只是5月份以来,胡菊红每月投入的平均水平。同样从5月至今,她唯一收到的一笔政策补贴,是前两月的“三无”老人就餐补助,共461元。
助餐行动能否长久坚持下去,听着餐厅里老人的欢笑声,胡菊红既欣慰又有点迷茫。(记者 梁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