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镇江老旧小区车位常年闹“饥荒”
住建部发布《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有望逐步缓解停车矛盾

发布时间:2015-09-10 00:3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9月6日,住建部发布《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其中提到老旧小区周边非交通性道路或支小路,可设置夜间临时停车位。这一系列话题引起市民特别是有车一族的关注。记者昨天实地走访数个老小区发现,车位闹“饥荒”几成常态。而私家车主“想停”的愿望与附近居民“免扰”的诉求,让矛盾凸显。

破解城市停车难,《导则》做好顶层设计

解决停车难,规划先行——《导则》要求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编制中,按照适度满足基本车位、从紧控制出行车位的原则,研究制定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同时在具备建设条件、存在供需缺口的地区规划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形成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

据2014年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4年末,我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8.5万辆,比上年净增5.9万辆,增长14.0%。私人汽车保有量32.9万辆,比上年净增5.4万辆,增长17.4%,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30.6万辆,净增5.1万辆,增长18.5%。

那么,我市停车现状如何?据市公共停车管理处主任蒋展伟介绍,社会经营性质的停车场以及经公安部门核准的临停泊位,是他们管辖的范围。虽然每年相关部门都在挖掘停车位的潜力,例如近两年市区临停泊位数量已翻番,但仍然有巨大的缺口。

“停车难、停车乱成为城市流行病。特别是停车潮汐现象明显,白天商业区停车难,夜间小区车难停。”蒋展伟说。据测算,每辆机动车停放约需15平方米。若按镇江近38.5万辆的民用汽车来计算,结合市区有限的土地面积,不足的车位面积去哪里找?

记者注意到,《导则》还提出分层次编制城市停车设施规划,针对老旧居住区、大型医院和学校等现状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重点地区,制定片区停车综合改善方案,实施挖掘停车潜力、规范停车秩序、调整停车收费、优化交通组织、改善人居环境等综合措施。

老小区车位奇缺,“想停”与“免扰”成矛盾

“每天下班后,只想赶紧回家找车位。有时回家略微迟了些,在家附近兜20分钟才找到一个。”家住演军巷的市民丁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是老小区,没有配备车位,大家都是见缝插针看哪儿空就停哪儿,位置停得不对违停罚单也是“吃”过的。 前天下午,记者在演军巷看到,一居民楼幢前堵着五辆轿车,其旁就是禁停标志。停在最里面的一辆车,想要挪窝,还真不容易。鼓楼岗老小区的坡道上,路仅十几米宽,两侧却停着轿车。来往车辆若要会车,必定引发堵车。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弥陀寺巷。为防爱车被刮蹭,有车主在车旁放置反光锥筒、废弃床板来保护车身。还有更多的机动车车身倾斜,一脚骑在路牙上,一脚踏在路面上。

一面是私家车主停车难,一面却是附近居民不愿自家门前空地被车辆占据。

弥陀寺巷一小区门前铁门上,居民们挂出“车位已满”的标牌,请机动车免进。千秋桥街一位居民用废弃木板手写告示:“此处地下有卫生间塑料管,请勿泊车。谢谢合作、理解万岁。”

据了解,我省在2010年就“老旧小区周边停车科学管理”下发指导意见。但老旧小区周边道路条件有限,不是解决停车难的根本办法。其他城市的经验是,到周边寻找新的公共停车场,挖掘路外资源。蒋展伟介绍,位于解放路的大市口停车场就采用了这样的思路,让拆迁改造后的区域变身停车场,适当缓解周边的停车压力。

有关人士认为,要想解决老小区乃至城市停车难问题,通过规划建设停车场、停车位的方向完全正确,同时也要注重对现有车位的充分利用。但需要提醒的是,一味增设停车位甚至涨停车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则是不可取的。破解停车难问题,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记者 翟进)摄影 翟进

(相关链接)

 今年9月22日中国城市无车日 主题为“绿色交通——选择· 改变· 融合”

金山网讯 住建部日前宣布第九届中国城市无车日将于9月22日继续举办,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为绿色出行创造条件,包括加强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绿色交通体验,开展系列交通整治行动等,以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我市去年、前年均签署无车日承诺书并开展活动。其时,@镇江市文明网、@镇江环保局等官方微博均发出关于绿色出行的倡议,希望市民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城市、体验生活。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