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庆祝抗战胜利时的延安:这里曾化作欢乐的海洋

发布时间:2015-08-14 19:3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华网西安8月14日电(记者陈晨、姜辰蓉)今天的延安市场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行人往来平静,步履匆匆。每当路过这里,92岁的徐金山老人总是习惯停下脚步,追忆往昔。据他回忆,70年前,当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时,这里曾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

1945年8月15日,新华社综合路透社等多个消息来源播出急电,发布了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当时的印刷设备和交通条件落后,先得到消息的人从一个山头奔向另一个山头,传递胜利的喜悦。消息传开,延安城沸腾了!”长期研究抗战史的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说。

徐金山当时在位于延安郊区桥儿沟的行知中学任职。他回忆说,15日夜里九点多,通讯员打着铃,从前沟跑到后沟,逐个窑洞通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已经睡下的师生们立刻起身,把不穿的旧衣服缠在树枝上点起火把,他们激动地涌到延安城内,汇入欢乐的人海。

老人回忆,当时,干部、群众、战士、学生们都自发涌上街头,扭秧歌、敲锣鼓,火把汇成的火龙,把夏夜里的延安变成不夜城。“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欢呼声此起彼伏。大街小巷满是胜利的标语,河谷山川尽是鞭炮的声浪。

直到深夜,徐金山和同伴才回到桥儿沟,又和鲁艺的师生们一起,集中在大礼堂内载歌载舞,直到天明。

高尚斌说,是夜,延安城灯火彻夜通明,庆祝活动通宵达旦,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也加入进来。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八路军总部举行盛大宴会,宴请在延安的国际友人,庆祝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刊登的一篇特写,记录了前夜延安军民欢庆胜利时的诸多细节:蜂拥来去的人群中,有一位住着拐杖的荣誉军人被群众拥戴着,他十分感动而吃力地说,“八年啦,我的血没有白流!”一个卖瓜果的小贩,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地向空中抛掷,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

事实上,早在几天前,延安就已经出现了庆祝抗战胜利的第一次高潮。

8月10日晚,新华社的报务员突然收到了路透社、合众社有关日本向美、中、英、苏发出乞降照会的电讯。“消息传开后,人们互相传递火把,从各个山上涌到城里,文化沟、市场沟挤满了人。大家敲锣打鼓,扭秧歌、喊口号,又唱又跳,相互拥抱,尽情抒发心中的情感。”高尚斌说。

10日晚,诗人艾青也在庆祝的人群中。他连夜写下《人民的狂欢节》一诗,盛赞延安全城在“迎接欢乐,款待欢乐,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直至今日,从诗人的笔触中,仍能读出当年延安城处处欢庆的热潮:

“笑呀!叫呀!

奔呀!跳呀!

舞蹈呀!拥抱呀!

没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

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

……

这是伟大的狂欢节!”

在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后,9月5日下午,延安各界2万余人在南关大操场举行庆祝大会,朱德、林伯渠等出席。朱德发表讲话,强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依靠全中国人民的努力、军队的英勇作战和同盟国的帮助取得的。“会场锣鼓喧天,彩旗飘舞,人们高呼‘抗日战争胜利万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争取和平民主’的口号,气氛十分热烈。”高尚斌说。

70年过后,当时欢乐的中心市场沟,宽阔的隧道取代了战时为躲避日军轰炸开凿的山洞。不远处,曾经欢庆胜利的操场与荒滩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们行走其间,早已习惯了平静与安宁。“和平来之不易,今人更当珍惜。”徐金山说。

岁月远去,回声悠扬。70年前的8月15日,发生在延安的一切,已成为历史的记录,将被永远铭记。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张晨霞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