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每天凌晨4点,官塘桥街道平山村村民葛小梅都会骑上三摩,赶往镇江农批市场。此时,正赶上蔬菜批发生意结束,毛豆壳堆成了小山。而这些“废弃物”,对于她的生态养殖园来说却是极好的宝贝,“毛豆上市后,每天都要来收400多斤豆壳,一部分喂羊,一部分晒干留着给它们过冬。”
回到养殖园,葛小梅顾不上吃早饭,喂羊、喂鸡、晒豆壳,一气呵成。丈夫张小广也已开始了“巡塘”,挨个鱼塘仔细检查,防止鱼苗翻塘。
自从30年前,承包了两亩鱼塘,葛小梅和丈夫就坚持在土地里“刨金”。100只山羊、200多只鸡、20余亩鱼塘、几万只鹌鹑……如今,夫妻俩靠汗水“刨”出的生态养殖园,已是当地响当当的“金凤凰”。
1985年,还不到20岁的葛小梅在村里承包了两亩鱼塘,开始养鲫鱼、草鱼、鲢鱼,还买来了16头猪,从此走上创业路。可是,她很快被“销售难”卡在了路上,“养鱼、养猪的太多了,没有竞争力,能不能搞出点特色来?” 于是,她放下手头的活,到无锡鹌鹑基地当起了学徒。1990年,她拿出几乎全部的积蓄,购买了近万只雏鹌,主打鹌鹑养殖。
下个月,第一批1.5万雏鹌就要进场了,这段时间,葛小梅为自己增加了打扫温室的工作,“养鹌鹑没什么诀窍,就是得舍得吃苦。”由于鹌鹑在温室里生长速度极快,她和丈夫必须昼夜看守,避免雏鹌因互相踩踏致死。“我们行内把这个环节叫做‘漂’,就是在棍子上绑上红布、嘴里吆喝着,不停赶,不能让它们扎堆。”“漂”上半个月,雏鹌可以上笼子了,夫妇俩这才能松口气。
而这些创业的艰辛,在朴实的夫妇俩看来,早已习以为常,“和以前比起来算轻松了,现在喂水、给食都是机器完成。”2013年底,生态园的鹌鹑总数达到20000只,去年,纯收入达到了20万元。
如今,葛小梅的生态养殖园规模已达35亩,是村里养殖培训基地。而她也因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成了村里的创业指导师,定期为养殖户培训。(赵蓝翔 石玉成 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