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保山市社科联名誉主席 耿德铭
我今年81岁了,保山“五四大轰炸”那年我7岁,家里有18口人,住在城北。那天城北被炸得厉害,家毁了,一大家子人决定分四路逃难。逃难中,我亲眼目睹战乱中老百姓经历的种种凄惨苦难,我们一家人也苦苦挣扎,度日维艰,一年里家里就没了3口人。父母带我们逃到保山城东南山霍家坡1公里以外的一个破庙里暂时安顿,当过小学教员的父亲就在这个破庙里办起小学,管管周边寨子里的娃娃。他把20多个娃娃分编为一、二年级复式班,我也跟班学。没有课本,父亲就自己编。开学第一天,父亲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叫《中国人》,课文只有一段话:“你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他也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大家都要爱中国。”
【不屈】1942年4月底5月初,畹町、遮放、芒市和龙陵等滇西县区沦陷,恶化了整个抗日战争的局势,震动全国。
5月5日,虽惠通桥被炸阻断敌军脚步,但敌寇速调援兵尝试渡江。重庆军委会则准备放弃怒江,退守澜沧江。
危急时刻,保山命运风雨飘摇。
云贵监察使李根源是腾冲人,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当时正患痢疾病卧在床,几次急电请赴滇西前线,并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一起请求死守怒江。“云南已成战区,滇西即是前线,保卫云南,须先保卫滇西。保卫滇西须先扼住潞江,保住保山。”
李根源心急如焚,5月24日从昆明出发,看到沿途景象极为恐怖,意识到如不能稳定局面,保山必定守不住。
6月5日、6日,李根源在凤仪镇(今天金鸡乡)金鸡小学内,成功组织召开保山八乡四哨300多人军民大会。
李根源在大会上作了慷慨发言,会议深入分析了固守保山,拒敌怒江以西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彻底消除军民放弃保山、退守澜沧江的悲观情绪。
金鸡村会议后,李根源发表《告滇西父老书》,并“遍寄滇西诸土司,捍卫疆土,输诚效力。”
在保山,《告滇西父老书》被视作和《出师表》一样的存在,至今读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64岁的爱国老人在文中坚定表达誓死捍卫家乡的决心:“我带来一个衰病老年之身,带来一颗纯洁的赤诚之心。坦白地、诚挚地希望诸父老,懍然于国难乡难的加深,大家齐心一致,坚定最后胜利的信心。根源不敏,愿追随诸父老之后,同心努力,拼老命以赴之。”
《告滇西父老书》在滇西人民心中树起一座巨大的抗战精神丰碑,也是苦难保山向日本侵略者发出愤怒的战斗号角。
【回声】今年5月,一本被称为“中国的拉贝日记”的图书——《马力生日记》再版后,保山市新华书店进货2000册一周内售空。
这本书是上个世纪原光尊寺小学校长、保山著名画师马力生1941年9月到1943年3月之间的日记集纳。日记并无引人入胜的故事,何以如此受赞?
翻开书籍,一名爱国热血青年形象跃然纸上。在经历轰炸、霍乱、饥饿等灾难后,马力生一家一年内先后失去13位亲人,30岁的汉子将苦痛血泪沁染纸页,然而更能感染打动读者的是其内心充满正义、激情和抗争。“值今国存亡在睫,腾冲与保山只一江之隔,再则病疫流行,十室九空,保家全命顾之不暇,岂尚着意于此细小?仇莫大于国仇,怨莫大于日寇之暴行。”“丈夫用武此其时也。游击军宣传主任名职虽微,然功在保国为民,责无旁贷,誓竭己之力大胆地做……”
《马力生日记》主编王昆楼认为,这本书最大魅力不仅是记录一名爱国青年战时的苦难成长历程,更是当时保山人民百折不屈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