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涉水行走暗黑涵渠里 地下蛙人辛勤为城市“清肠”

发布时间:2015-07-29 00:3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他们是地下蛙人,也是城市肠道的清道夫。昨天清晨6点钟,趁着气温还没蹿上来,趁着交通早高峰未到,一截短短的木扶梯,经过窄窄直径70厘米的排水检查井口部,熊玉楼师傅下到离地2米、暗流涌动的涵渠中,为城市肠道进行清淤。

每隔1小时,必须上来换气休整

昨晨8点,记者来到小米山路铭泽大酒店门前的清淤作业段,市排水管理处劳务疏通班组的4位师傅已经忙乎了近2个小时。蹲在检查井旁向下看,黑黢黢的涵渠中水流缓缓,可见黑灰色的淤泥沉底泛泡。

忽有“哗啦哗啦”声传来。井下,头戴安全帽的熊师傅推着红色澡盆涉水而来,里面装有4只瓦工灰桶,盛着满满的淤泥。立于检查井旁的马师傅配合默契,用绳钩快速拎起实桶递给一旁抓斗车上的工友,再往井里放下空桶。在我们目不所及的涵渠内,还有一位54岁的郝明富师傅,正一桶桶挖起淤泥。就这样,一趟又一趟的“挖、运、拎、清”,4人连成一个连续作业的工序。

地下管网世界究竟是啥样?市排水管理处副主任徐新宇告诉记者,正在清淤的这道大涵,长约1.6公里,是京口大润发至象山河一段的排水主通道,上游京口大润发段宽1米、高1.5米,下游宽1.8米、高2米。“地下虽然不那么热,但是比较闷,空气质量很差。没有光源,工友们只能靠强光电筒作业。每挖一桶淤泥,都伴有恶臭。”徐新宇说。

作业1个小时必须上井休息,井下两位师傅先后登梯上来换换气。蛙人模样的他俩,安全帽、皮手套、背带连鞋皮裤,以及强光手电筒、腰间安全绳可谓全副武装。一样样卸下后,才看到两人早已汗水湿透,像是刚刚蒸了桑拿。

苦脏累险,清疏400多公里管网

市排水管理处排水设施管养总量达1280公里。机械化作业程度逐年提高,2/3的清疏量依靠抓斗车、吸污车进行疏通。余下的排水设施,有些在背街小巷、居民区里,受作业环境限制,无法通过机械疏通来清疏排水管网。比如昨天起开始疏通的大涵,因容积太大,现有疏通机械设备无法清疏,必须依赖人工下井清疏。这项任务就落在劳务疏通班组十几位工友身上。

根据省政府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定,直径1000毫米以上的管网每两年疏通一次。由于街边一些商家图省事,向雨水井中直排污水;有的甚至掀开井盖,把食物残渣、油污泔水、液化气余液倾倒在雨水井中,不仅堵塞了管道,疏通频次也跟着提高,还给工友井下作业带来了危险。

徐新宇告诉记者,每次疏通作业时都要打开作业检查井两头的井盖,至少通风1小时,并且通过鼓风机向井下输送新鲜空气,保持疏通作业区间空气流通,以保证井下疏通作业安全。“这是一项苦脏累险的活,每次作业都要让工友们做好劳动防护,比如系安全绳、戴安全帽。班组还配备了茶水,供工友及时补充水分。夏季高温时,我们还准备了人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杜绝中暑事件的发生。”徐新宇说。

熊、郝两位师傅又要下井了——仅这一段50多米长的涵渠,4人组疏通班组每天作业3小时以上,要花近半个月才能完工。暗黑的地下世界里,只有水声哗哗和一桶桶挖泥清淤不歇。地面上,大家尽量少向排水管网随意倾倒油污泔水,让城市少遇肠梗阻,让清疏师傅们的工作量少些再少些吧!(翟进)摄影 翟进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