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今年以来,在“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镇江展现新状态、打造新动能、干出新气象,最终以生动可感的发展新业绩,交出“强富美高”的年中答卷。
创新驱动实现更有质量发展
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创新都在发挥“第一引擎”作用。这让新常态下的镇江产业经济,更显“新”气象。市统计部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新兴产业销售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比重46.3%,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对销售增长的贡献率达69.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8.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对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3.3%。“两新”的不俗表现,进一步提升了镇江经济的潜力与活力。
“‘经济强’对镇江来说,不是和周边城市比规模总量,而是拼质量效益。”基于这一共识,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成为全市经济战线的最强音。一项由上而下的战略部署,点燃了镇江人前所未有的创新激情。
4月18日,履新不久的市委书记夏锦文出席首期“金山论坛”,以实、新、广、活四个关键词,阐述了创新驱动对于镇江发展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一个月后,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创新驱动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会,全面部署落实经济领域的创新驱动战略。
由此,基层和企业的创新实践变得更加积极,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也因为创新带来的动能转换,成效更为显著。及至上半年结束,全市R&D经费支出增长14.5%,占GDP比重提高0.08个百分点。1-5月新增专利授权数5298件,增长57.6%,增幅同比提高54.4个百分点。亮丽的创新成绩单背后,是镇江经济的更有质量发展。
“生态领先”打造美丽镇江
以老百姓的感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镇江的生态文明建设,既率先、领先,更为民、惠民。去年启动的东部谏壁地区和西南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给数以万计的市民带去了重新拥抱美丽家园的喜悦。而覆盖全市、不断深化的“青山绿水”工程,曾让越来越多镇江生活在“比画还美”的风景里。
作为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和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镇江的“生态领先”,绝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建设。按照既有顶层设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会在产业发展、空间格局、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等四方面齐头并行。据此,我市编制了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制定目标力争到2020年,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和“一区、一网、三带、十载体、多节点”的生态布局。
按照如此“生态领先”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都有留下生态发展的印迹。其中经济质态的绿色化进一步彰显,全市在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基础上,上半年GDP能耗同比下降5%以上,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由此,“生态领先”也让“美丽镇江”有了更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民生“三安”奠基幸福生活
4月3日,市委书记夏锦文来镇后的第一个调研活动,就聚焦“生产安全、生活安宁、社会安定”。“三安”调研,释放出强烈的“民生优先信号”。调研中,夏锦文还强调要特别注意解决好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由上而下重视民生“三安”,让镇江人对富足而文明的现代生活,有了更多憧憬。瞄准这份“幸福憧憬”,今年,我市按照“七个更”的要求,围绕“三安”目标,积极作为、量力而行。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市级财力70%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投入。并确定了78个民生改善重点项目,涉及社会保障、创业就业、公共交通、教育提升、全民健身、城市管理、司法建设、公共安全、文化事业、医疗卫生等领域,总投资48.6亿元,年内完成可观可感项目52个。上半年,已完成投资6.37亿元。
在“百姓富”方面,上半年,我市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8元、9944元,同比增加1442元和853元,分别增长8.0%、9.4%,增幅分别高于全省0.1和0.2个百分点。
围绕“社会文明程度高”,我市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基础上,正在把一系列文明创建举措制度化、常态化,由此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同时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梁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