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两个月的暑期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时机,可假期刚过一周,11岁的然然就因为不满妈妈“强权”安排、“步步紧盯”,母子间矛盾不断升级,最后甚至急脸“对打”。
记者了解到,放暑假后,像然然母子一样,因为兴趣班、管束太严等看心理医生的情况陆续发生,暑期亲子矛盾呈现集中爆发趋势。不少孩子、家长疑惑不已:“想要过个安稳的暑假怎么这么难呢?”
孩子:因为暑假班和妈妈对打
“自从给他报了暑假班,家里几乎是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前两天就因为这个和我对打。”近日,市民刘女士因为亲子关系紧张,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刘女士说,儿子然然读小学四年级,平时就调皮好动,为了能让孩子在暑假里定定心,放暑假前刘女士就帮他报了英语、乐器、作文等好几个兴趣班,一周七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并且要求儿子每天练字,还严格控制他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从第一天上兴趣班开始,然然就与妈妈争吵不断,“期末考试刚结束,就逼着我天天学这学那,比上学还累!”不断的争吵,让母子俩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前两天,气急不已的刘女士忍不住动手打了然然,出乎意料的是,儿子竟然立刻动手“还击”,并表示,再也不去特长班了。
“才放了几天假,爸妈就看我‘不顺眼’了,整天在耳边唠唠叨叨,说谁家的孩子上了物理班,谁家的孩子去补数学了,烦都烦死了。”无独有偶,即将升初三的苗苗这个暑假也过得很焦躁,“原来以为放假就是睡到自然醒,然后玩个痛快,没想到妈妈居然请了年假在家,像监工一样,催我按时起床,不许我出去玩。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做习题,这样的暑假和上学有什么区别?”
家长:自由也是有限度的
“我花钱报兴趣班,也是为了他好,孩子不但不懂得感恩,反而埋怨我不尊重他。”放暑假后,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门诊中常能听到家长类似的抱怨,看到孩子对自己的付出不“领情”,他们觉得孩子太不懂事。
一提到放暑假,吴女士就满肚子气:“儿子常说我给他的个人空间太少,可是自由也是有限度的,放假之后,他的作息就没了规律,好几次我中午下班回到家,早饭还放在桌上,这像话吗。”
自从有了女儿,市民蔡先生的年假时间基本就与暑期同步,“孩子上小学后,我们夫妻俩就轮流休年假,在家看着她,省得整天惦记着玩,影响学习。”
赵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初二,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到暑假,家人相处模式就会陷入一种怪圈,“假期刚开始,一家人相处还算融洽,一两个星期之后,就开始变味儿,孩子每天玩到深夜,日上三竿才起床,整个人都懒懒散散。”谈到暑假生活,赵女士一脸无奈,“也不知道跟她说了多少次,讲了几句嫌我烦,说我不尊重他,还跟我冷战,说实话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管她了。”
专家:父母要懂得“关注而不打扰”
很多孩子常说:“你们不理解我”,事实上,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孩子感觉沟通困难的症结所在。暑期时间如果安排得不好,处理不妥,家长和孩子之间就会产生矛盾,甚至爆发冲突。
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李一云指出,孩子作息时间紊乱、生活懒散、家长管教太严、约束太多是导致暑期亲子间“水火不容”,双双处于烦躁心境的主要原因。“家长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着想,但是若给予的不是孩子想要的,再加上沟通不到位,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
李一云认为,想要让孩子度过一个松弛有度而又快乐的假期,制定计划必不可少,“家长最好与孩子共同设计一份暑期安排细则,双方以平等的身份协商,内容既要兼顾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要满足孩子娱乐放松的愿望,“孩子是暑假的主体,父母要懂得“关注而不打扰”的道理,扮演好“配角”即可。
李一云还提醒,“孩子的逆反往往能够折射出家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暑期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应克服高高在上的权威感,俯下身来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遇事征求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样才有利于他们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父母,也只有这样,才是化解亲子矛盾的良方。(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