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发展。只有保持自身发展势头,我们才能始终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不断增强对台湾的吸引力。
■ 大陆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使之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最为密切的因素。现在和将来,两岸经贸合作仍然十分重要。当前,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将释出更多改革红利,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 我们要更加注重、更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谋划对台工作、推进两岸关系,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维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 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台湾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完成这一神圣而艰巨的使命,需要有一支信念坚、能力强、作风硬的对台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经验、针对中国课题,擘画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推进对台工作的指南。对台工作要深入学习、主动融入、带头践行,自觉服从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作出积极贡献。同时,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同步实现对台工作新发展,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准确把握对台工作任务定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包括台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这一基本论断是我们做好对台工作、坚信统一必然实现的信心源泉和强大动力。30多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从根本上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只有保持自身发展势头,我们才能始终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不断增强对台湾的吸引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一目标的实现,必将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提供有力支撑,进而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累积更强大的力量。
对台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与国家大局、发展大计紧密相连。30多年前,中央提出并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大政方针,为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和取得辉煌成就营造了稳定环境。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两岸关系处在新的重要节点上。未来若干年,台湾政局走向和台海形势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我们要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审视和谋划对台工作,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和遏制一切“台独”分裂活动,全力排除其对台海和平稳定和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干扰,努力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持续增强两岸关系发展动力
大陆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使之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最为密切的因素。广大台商和台资企业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在其中茁壮成长、受益良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大陆改革开放,两岸合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台资企业助推了大陆改革和发展。现在和将来,两岸经贸合作仍然十分重要。当前,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将释出更多改革红利,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我们愿意首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愿意优先对台湾开放,并且对台湾同胞开放的力度要更大一些。对台工作要借力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积极为台湾同胞参与大陆发展进程、分享成果创造条件,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实现两岸双方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
把握全面改革的机遇,扩大深化两岸合作。要在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过程中,统筹解决台资企业的合理诉求,为其提供更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大力推动福建、上海、广东、天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台湾开展区域合作。积极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先行先试作用,打造两岸经济合作和产业对接新平台。在完善内陆开放新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梯度转移,促进两岸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合作。协助台资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中合理布局,找到更大发展空间。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促进两岸金融业深度合作发展。积极为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出妥善安排,实现两岸企业携手走向国际市场。善用新时期走出去战略,继续推动大陆赴台投资,促进两岸双向投资,厚植共同利益。把握好改革力度和台资企业可承受度,充分考虑现实和历史因素,保护好台湾同胞的信心和合法权益。
坚持为民谋利的宗旨,促进两岸同胞共享和平发展成果。全面深化改革,突出要求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也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靠两岸同胞共同维护,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强调要充分考虑台湾同胞的心理感受,努力扩大台湾民众的参与面、受益面和获得感,尤其要为两岸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农渔民合作发展、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让两岸同胞参与越多受益越多。从而不断扩大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持续增强两岸关系前进的动力。
三、依托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切实维护对台方针政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央历来重视将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对台方针政策的信服力和感召力,增强两岸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入、和平统一进程的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更广范围关系台湾同胞切身利益,更深层次触动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我们要更加注重、更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谋划对台工作、推进两岸关系,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维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依法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坚决捍卫国家国土安全。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要坚决捍卫宪法和法律权威,维护好国家国土安全,反对和遏制一切违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言行,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加强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积极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坚持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政治基础上,健全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联系沟通机制,保持两岸关系正确发展方向,开展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协商谈判,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制度化。强化两会协议的权威性,提升两会协议的执行成效。继续推动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
提高涉台法治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完善涉台法律法规,加大台胞权益保护力度。继续实行涉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出台更多惠民政策法律措施,促进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为台胞来往大陆和在大陆就学、工作、生活等提供更多便利和机会,努力实现在地同等待遇,让台胞参与和融入大陆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进程。深化两岸执法司法合作,共同维护两岸交流往来健康秩序,保护好两岸同胞人身财产权益。
四、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努力锻造对台工作干部队伍
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台湾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完成这一神圣而艰巨的使命,需要有一支信念坚、能力强、作风硬的对台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台湾问题和对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的同时,对我们做好自身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能力素质也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锤炼党性、提升素质、改进作风,把“三严三实”要求贯彻到对台工作中去,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抓好对台工作的落实,把“严”和“实”体现到推动对台工作发展、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来。
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信念坚定来自理论正确,行动自觉源于思想自觉。对台干部队伍是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践行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对台工作新论述新主张,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决贯彻中央对台决策部署,克难前行、勤奋工作、敢于担当。
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干部的能力素质决定工作的质量成效。对台干部队伍是对台工作的承担者和推动者。我们从事的是一个涉及各方面各领域、内外因素交织的工作,面对的是一个在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下成长的群体,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调整的社会。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着力提高“四项能力”:准确把握台湾社情民意和发展大势的调查研究能力,引领形势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战略运筹能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的统筹协调能力,团结台湾民众、争取台湾民心的群众工作能力。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对台干部队伍是党的形象的展示窗口。我们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直接观感。各级对台工作部门要坚持不懈、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倾听意见,了解民众思想感情和诉求,热心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清正廉洁的本色,以良好形象和工作实绩,赢得台湾民心。
(作者: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