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经过6年的努力,美日欧经济正在缓慢走向复苏或走出衰退。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在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新技术革命孕育突破的新形势下,亚洲与世界经济互动呈现新态势。
东亚和欧洲、北美经济呈现不同走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2019年,东亚经济增速将由5.9%降至5.3%,而北美和欧洲的经济增速将分别由2.1%和0.4%上升到2.7%和2%。但东亚仍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亚洲与北美和欧洲之间的货物贸易失衡状况正在改善,但服务贸易失衡格局进一步扩大。亚洲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净输入国,欧洲和北美国际服务贸易净输出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2015年亚洲有望成为资本净输出地区。根据权威预测,欧洲有望于2017年成为资本净流入地区,北美也有望于2019年成为资本净流入地区。届时,全球对外投资格局将发生逆转,亚洲成为资本净输出地区,欧洲和北美成为资本净输入地区。
东亚地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发展中国家失业率有所上升。东亚经济仍具有较强活力,失业率普遍在5%以下。
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增大
巨大的经济规模决定了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按汇率计算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但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随着中国放眼全球实施扩大内需、“一带一路”等战略,中国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大。如,扩大内需不仅促进中国的消费和投资增长,而且扩大进口需求和对外投资,进而带动亚洲以至世界经济增长。据估计,2014—2020年,中国进口累计将达1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其他地区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最有利于拉动亚洲经济增长的经济贸易机制。“一带一路”战略贯穿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希望通过推动沿线国家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商品、服务、资金、产能和技术跨境流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增进沿线国家经济福利和人民福祉。
影响亚洲和世界经济的主要因素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是影响亚洲和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兴经济体对能源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重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称,2015年原油价格低于80美元/桶的可能性超过70%。这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从现有条件看,国际油价长期在较低价位波动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一是油价长期高企必然导致化石能源的节约、替代技术进步和投资,从而产生化石能源需求减少和供给增加的长期效应。二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和预期加息导致美元大幅升值,将引致油价进入下跌通道,并将对世界经济波动产生中长期影响。三是新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增长将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而对油价产生长期抑制作用。所以,除非出现重大非经济因素,国际油价不太可能出现2009—2011年那样脱离基本面高位震荡的情况。
新能源将改变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国际能源署的一份最新报告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已接近世界能源需求总量的20%,并预测2035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24.53%。如果未来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就将大幅度降低能源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亚洲乃至全球制造业布局。
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继续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体现为不断出现新的信息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体现为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新业态形成,推动国际分工新格局和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深入发展。近年来,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兴起。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一批新兴产业出现,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在制造业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这将对全球供应链管理和综合物流革命产生颠覆性影响。去中心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正在替代传统工序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开放式创新正在取代传统创新模式,这是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此外,生物技术发展正在影响亚洲乃至全球产业转型发展。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和生物医药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领域,也是未来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