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一带一路” 经济地理革命与共赢主义时代

发布时间:2015-07-16 15:3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愿景与行动》既是中国第一个对外投资行动规划,又是第一个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规划,不仅对重振亚洲、非洲、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积极的短期的正能量,还会对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乃至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将产生积极的长期作用和深远影响。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领导人前后密集的访问了20多个国家和两大地区组织(东盟、欧盟等),直接与沿线主要国家领导人进行双边与多边会晤,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主动了解并与各国发展战略合作对接,亲自考察中方与海外的重点合作项目,直接使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务实地签订了各项合作协定。每个合作协定都是具有投资含金量、价值含金量,成果丰厚,对双方又都是实实在在的。

    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本质就是倡导共赢主义,其宗旨就是共同构建、互联互通。

    从全面对外开放到倡导共赢主义

    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会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它与通常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有什么不同呢?有哪些重要的特点呢?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是全面开放的新型国际合作,也就是说它向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沿线国家,还是域外国家,均可通过参与共建,为本国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这不同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对内是开放性的、平等的,但是对外是排他性的、不平等的,而“一带一路”则对所有参与方都是开放性、平等性,因而就有包容性。

“一带一路” 经济地理革命与共赢主义时代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是互利共赢的,也就是说它的所有参与方都是基于非零和博弈规划,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均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无论国家或地区大小,无论人口多寡,无论穷国富国,无论不同文化,中国都愿与其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至少有三种方式:一是是双赢模式;二是多赢模式;三是共赢模式。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互联互通,尤其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诚如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中国都愿意帮助沿线国家改善和修建各类基础设施,使亚欧非大陆之间真正能够互联互通,以此促进货物贸易增长、服务贸易增长、直接投资增长,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

“一带一路” 经济地理革命与共赢主义时代

    第四,“一带一路”建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区域合作。它贯穿亚欧非三个大陆,一头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是世界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的中东、北非、中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第五,“一带一路”建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这包括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又分成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而“马歇尔计划”只有十几个国家,不足3亿人口,只实行了4年时间就中断了。中国作为上中等收入国家,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丝路基金(400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000亿美元)、金砖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既可以帮助那些低收入、下中等收入国家,开发未来的特大市场,又可以与高收入国家合作,开发现实的特大市场。 “一带一路”建设将逐步结合政府开发援助、开发性金融以及市场配置这几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公共产品,带动沿线各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以中国的发展带动沿线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

    从历史发展视角看,中国从改革开放短短的30多年,就从世界第29位贸易体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充分反映了中国从半开放到全面开放,从浅度融入到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是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受益者。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从全面对外开放再到“一带一路”建设,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所倡导的“共赢主义”。互利共赢是不同于零和博弈,而是可重复、可持续、可信赖的非零和合作。这是基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文化的基因和历史的铁则。

    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到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一带一路”建设本质就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极其深刻的、相互关联的重塑经济地理革命。

    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首次提出了21世纪重大的发展思路,这是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新贸易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它提出了经济地理的三个特征:密度、距离和分割。密度指每单位土地的经济总量;距离指商品、服务、劳务、资本、信息和观念穿越空间的难易程度;分割指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商品、资本、人员和知识流动的限制因素。报告的结论是:这些经济地理变迁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功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应当对其予以促进和鼓励。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