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典】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三十二)
习近平表彰县委书记:见贤思齐
文丨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6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刘云山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一)知易行难
习近平主席6月30日在北京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
这次表彰,既是对大家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为了形成学赶先进、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让更多党员领导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更好为人民服务,更好干事创业。
见贤思齐,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原句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安子(书)
孔子说,看到贤德的人,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德的人,要借以自省,提点自身。
见贤思齐,这个理念习大大曾多次提及,比如,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就谈到:
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见贤思齐,这样的意思听起来是很浅显易懂的。但俗语说得好,三岁孩子说得出,八十老翁做不到。有些大道理从三岁就懂了,却一生努力都没做到, 这就是知易行难。而《中庸》里说这种现象是:“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世间道理,愚夫愚妇都能知晓,然而圣人也难以完全做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这样知易行难的道理。
见到他人的长处,能以欣赏的心态认同、能以积极的行为向他学习,并不是简单就能做到。因为人心有一种天性,叫做妒贤忌能。只有克服了人性中的负面心态,转而 以公正心评判他人、以平和心择善而从、以进取心博采众长,才能做到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就是谦虚好学、取长补短,就是清醒自知、闻过则喜,把嫉妒心理转化为向学动力,把自卑心理转化成自强心态。
而发现了他人的不足之处,该是什么心态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能够提醒自我、敲响警钟,避免自己来日犯下他人今日之错。保持警惕,警醒自身,这就如同《周易》开篇论述君子之道的乾卦中所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整天奋发向上、保持警醒,便能避免过失祸患。
看到了旁人短处,一方面,能免于对他人的幸灾乐祸、指摘取笑,另一方面,也能免于浑浑噩噩的随波逐流、随声是非。这种心态,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谨慎心态,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良性心态。
《周易》中称:“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可以看做是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简易版本表达。
不贤自省,有过能改,善莫大焉。见贤思齐,有善能学,贤者出焉。
(二)如何见贤
见贤之后要学习、见不贤之后要警惕,这样就能自强不息、持续进步。那么,怎样才能常常“见贤”呢?也就是,怎样才能经常发现那个可以学习的对象呢?
首先,是要尽量多与贤者交往。当今时代讲究“圈子文化”,一个交往圈子,就是一种文化生态,圈子,代表着志趣的投契、资本的对等,等等。 一个圈子,就是一场划分;一个圈子,就是一类群体。古语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在人说“想了解一个人,就了解他的朋友是什么人”。圈子文化,是一个人价值取向的体现和影响。
那么,我们经常的推杯换盏是不是有效社交?我们热切的闲侃海聊是不是有价值的交流?我们每天的呼朋唤友是不是真心认同的益友?我们花大把时间维系的圈子是不是健康稳固的圈子? 如果我们沉迷于其中的是无效社交和无价值文化圈,自然就很难跟随贤者而积极有为。
孔子说:“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人要以忠信为主,在交往圈里,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 这是一种品质上的基本选择,也是一种心态上的谦逊美德。
如果把“无友不如己者”只理解为,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么,交友就显得功利,似乎交友是为了人际关系上的投资回报;而且,在评判他人方面也显得武断自大,怎么就能认定自己一定强于他人、这么高姿态地看不起别人呢?
而把“无友不如己者”理解为,认为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那么就是主动把自己姿态放低、善于去发现他人身上的美好,总能意识到朋友的某一方面比自己做得好、值得自己去学习, 这是一种广搏的胸襟和敏锐的眼光。
所以如何能够“见贤”?除了多与贤者交往,还要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保持善于接纳旁人的心态。由此,就会发现生活里常常有贤者的一举一动温暖着这个世界、提醒着自己的不足:
也许,只是在关门时多等一等后面来到的人;也许,就是在开车时多让一让道路不熟的车。那么,这就是贤德行为的一个展现,就是见贤思齐的一个对象。
因此孔子便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他的世界里,对同行者即可有美善的发现,看身边人即能是学习的对象。 真正的贤者,从来不是生就在光辉定格中的,而是成长于点滴日常中的。
既然如此,别人做得好、就多学一点,别人做得不好、就避免一些,这就是伟大贤者的朴素养成,这就是我们在今天反复提醒自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实际意义。
作者介绍:
曹雅欣,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子曰师说”微信号、“学习经典”微信号创始人。
青年文化学者。独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国艺演说者。
光明网“醉中国”专栏作者。代表作有《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图书。其“国学与时政”系列文章,分别被全国上百家主流网站广为转载。
策划并撰写了“琴梦中国”系列作品,包括《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等。
“国艺演说”是曹雅欣首创的一种讲与演并重的、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中,担任每场音乐会的文化主持。
始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把国学、国艺做时代性解读。
书法作者:
安青怀,书名安子,字麒翰,1968年出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学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部长将军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理事,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书法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清晖书画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