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新华全媒头条:永远扎根于人民中间——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07-01 14:2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奋进路上,他们走在前列

    在王新军看来,他现在这个“官”,是全中国最不好当的官——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不管你愿不愿意,人们就会拿你跟焦裕禄比。”王新军说,“不怕老百姓说‘焦书记好’,就怕老百姓说‘还是焦书记好’。”

    半个世纪前,焦裕禄被称为“县委书记的榜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精神”成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样本”。今天,当13亿中国人在民族复兴之路上奋起前行时,党员干部仍是中坚力量。

    6月17日,王新军在北京招商,热情饱满地介绍兰考发展优势,忽然收到弟弟的一条短信:“今天爹一周年,能回来给咱爹烧张纸吗?”

    “千里之外寄托哀思,这里离不开我。”他回复。

    一年前的这一天,王新军匆匆赶到了父亲病床前。此时,父亲只能靠仪器维持生命,只为看他最后一眼。父亲重病半年多,他总共来了三次。而就在这半年,他跑遍了兰考一百多个贫困村。

    他心里很急。守着“焦裕禄精神”,兰考发展了四十多年还是贫困县,还有10万贫困人口。他不想让兰考“被别人平均着进入小康”,他要带着83万兰考人昂首挺胸地摆脱贫困。

    跟老乡谈养鸭、组织驻村工作队、做计划、写材料……能多做一件实事就多做一件,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王新军的时间就这样被占得干干净净。

    父亲等不到他,兰考却等到了。就在老父去世当年,兰考贫困人口减到了5万。再过两年,兰考就能“把贫困的帽子甩到黄河里”。

    与普通党员比起来,身为领导干部的党员肩上的担子更重。说起来似乎不合人之常情,但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不得不被工作挤掉个人生活,付出超乎常人的代价。

    “丫头”,是慈利县零阳镇垭井村老百姓对卓小红的称呼。几年前,这个打扮时尚的“85后”女孩当上村支书时,村民投来怀疑的目光。

    卓小红决心改变这个贫困村的面貌。全村12个组、208户,她一家一家登门拜访。大山里住户分散,走夜路成了常事。开始她很害怕,就把手机音乐开到最大。有一次,摩托车翻到了深沟里,她脸、手都划出了血。医生要她住院,警告说“伤口不处理好会留疤的”。而她简单包扎一下,第二天又投入了工作。

    几年间,在她的努力推动下,村里改造了水、路、电,建了新学校。特别是1200多米自来水管道的铺设,解决了80%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永远没错。一个党员干部是不是一心为公,老百姓心里有数。

    两百多双鞋垫,代表了山东省滨州市都富李村百姓对驻村干部王文成的评价。

    这位滨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处长任村支部副书记两年,临走时,村民想表达感激之情。给啥他都不要,大婶、大娘们就想到一个主意——给他缝鞋垫。很多人不知道他脚大小,所以鞋垫缝得尺码不同、花色各异。然而,那细密的一针一线,缝进去的都是血浓于水的深情。

    大娘韩桂荣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她有三个儿子,不属于孤寡老人,享受不到帮扶政策,而她的儿子们又一直不愿出钱。王文成找到她的长子,自己掏出1000元:“咱们兄弟四人一起给老人修修房子,这是我的那份!”三兄弟感动而羞愧,很快凑了一万多元钱……

    驻村两年,无论访贫问苦、化解矛盾,还是开沟修路、谋划产业,王文成事事都带头做起,一点一滴地把“共产党员”四个字印在了百姓心里。

    60多年前的解放战争年代,山东百姓给子弟兵缝鞋垫的佳话流传至今。今天这两百多双鞋垫,再次让人们看到了共产党员不变的本色。

    

来源:新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唐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