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如果用‘显在价值’,也就是用挣钱多寡衡量,我肯定是个失败者,因为我现在的月收入与6年前没什么差别,有时候甚至还更低。但若是用‘潜在价值’,也就是个人见识与影响力的高低来衡量,我觉得自己正在走向成功。”
说这些话的,是一名还未品尝成功滋味的创业者张志龙,他是蒋乔街道严庄社区的一名村民,只有小学文化。社区本想让他与有创业意愿的年轻人讲讲课,可他觉得自己没有“成功的经验”。但不少人听完他的故事后,都认为他的经历更具激励价值。
折腾,这是张志龙对44载人生的提炼。小时候折腾着玩,小学毕业后父母让他继续上学,他却决定去当学徒工学电器。父母说:一点物理知识都不懂,电路图都不会看,怎么学!可他不听,不仅学会了修电器,还附带着学会了焊接。
上世纪90年代初,掌握一技之长的张志龙外出打工,月工资已经在4000元左右了,比同村人做力气活的人高出一大截。本来按照打工、攒钱、盖房子、娶媳妇的路线图走下去,他也能在村里生活得很安稳。可他又折腾上了,挣点钱后就坚决不出去了,自己开了个修电器的小店,电器、焊接的活都接,一年也能忙个十来万。
很不错了,家人都很知足。可张志龙折腾的本性难改。开店时间一长,接触开厂的老板多了,看着别人都是小轿车接送,还有气派的厂房,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单子,他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2009年,张志龙将攒下的数十万元拿出,办起了“志龙机械厂”,他懂电器、焊接,也懂一点电机,但这个机械厂主营冲床,而他对此一窍不通。之所以办机械厂,完全是因为有位大老板答应给他一笔大单子,但世事难料,等他的机械厂开工,大老板的厂子倒闭,“大单子”不见了。
这个跟头跌得不轻。最困难的时候“5毛钱攥手里三天都舍不得花”。6年来,他每天都在为钱发愁。厂子租金、水电费、工人工资,一个月数万元的“硬开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生意也是好一年差一年,有时候愁业务量,有时候业务量上去了钱又要不回来,做得多亏得多,可不做工人就维持不住。到年底一盘算,他挣的钱都不如厂里的技术工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是工人给他打工,还是他在为工人打工。”
图啥呢?这是妻子、父母、朋友问得最多的话。张志龙自己也犹豫:以他的电器、电机和焊接技术,到别人厂里打工,月收入轻松过万元,而且还没那么多压力。但话又说回来了,6年创业让他开了眼界,懂得了市场理念、营销技巧,承受压力和失败的勇气、看问题的眼光,都比以前强了很多,来往的朋友圈都是厂长、企业家,这些难道不是“创业资产”?“不创业,做一个埋头干活的技术工人,人生不会有质的飞跃。”“也许本身就不该抱着挣多少钱的愿望去创业,而应该是抱着提升自我的目的去折腾。”
采访中,张志龙有很多精彩语录,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创业,他不会有这么多充满启迪的感悟。而他的创业也渐有起色,今年他与人合作进行技术“微创新”,改善电动自行车支架,市场前景还不错,一家品牌电动车自行车开始试用。也许用不了多久,创业就不仅能帮他“富脑袋”,还能实现“富口袋”的愿望。
严庄社区干部鲍蕾告诉记者,严庄三分之一的家庭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创业,社区计划将张志龙的创业故事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吕芹 王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