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制度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金山网讯 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我市初步形成了具有镇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文物工作组织机构不断健全:2012年调整充实了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专门增加了各辖市区政府作为成员单位,将住建、规划部门的主要领导列为副主任,增强了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统筹和协调能力;从2006年起,市政府就专门成立了市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制度不断完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保护修缮管理暂行规定》《镇江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市文广新局先后制定了文物保护巡查、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图审核、文物安全综合评估、文物安全综合管理联席会议、文物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等制度,其中《镇江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创新思路,提出了考古前置和统筹考古等化解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矛盾的针对性措施,被评为“2013年江苏省文物法治实践十佳案例”。
基础工作不断加强:聘请141位业余文保员,各辖市也组建了相应队伍,通过培训、考核、发放补贴、表彰十佳等多种形式,发挥业余文保员的重要作用;为21处分布在田野的古墓葬古遗址设立了110根文物保护范围界桩,起到了警示作用;2014年完成第七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两线划定工作,公布了第八批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丹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全市新增市(县)级文保单位30处。
二、加强部门协作,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不断优化
文物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机制。不断加大文物维修力度:文物部门自主实施了荆王刘贾墓、象山弹药库遗址等维修工程,积极鼓励各建设主体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如市国土局修缮了合山炮台,京口区修缮了宗泽墓,市城投公司修缮了虎踞桥、箴庐、拖板桥,西津渡公司修缮了美孚火油公司、广肇公所、包氏钱庄、中国人民银行旧址,镇江新区修缮了贾氏民居,市二中维修了崇实女中,张祠生态园修缮了敦睦堂等大量文保单位,正是由于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文物安全现状和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部门协作机制更加有效:与公安部门建立文物安全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文物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规划部门共同做好两线划定,落实考古前置程序;与国土部门共同做好政府平台开发土地出让前的考古工作;与消防部门联合,落实国家文物局防火设计导则,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消防管理办法的制定。
责任制得到强化:市政府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务纳入辖市区政府文化工作任务书;市文广新局将“确保文物安全”纳入辖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文化工作目标责任书》;每两年一次组织开展《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责任书》签订工作。
三、加强科技创新,建立文物保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2014年镇江市被省文物局列为文物安全管理综合实验区试点市,我局以实验区的创建为契机,加强科技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加强视频监控:在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实现了文保单位的全天候远程监控;开发了手机端巡查APP,加强了巡查行为管理。
开发文物安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为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研究开发了镇江市文物安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平台基于全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安全综合管理各种手段与电子政务,初步实现了管理对象全覆盖、管理行为全覆盖、管理端口全整合的目标,在全省全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加强宣传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日益浓厚
经常性开展文化遗产解读工程,2012、2013、2015年分别对我市新增的省保、国保、市保开展了深度解读活动;2013年,我局与中央电视台共同策划的《国宝档案——镇江文物瑰宝》14集,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经常性组织宣传活动: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每季度的“网友品文化”活动通过定期征集组织网友参观寻访文物古迹,增强了普通网友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了解;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文物进校园”“非遗进课堂”“考古工地开放日”活动,组织青少年参观考古工地、体验考古流程,零距离接触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文物保护重大项目、重大发现,宣传文物保护成果。
2015年6月13日为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物局将在我市举办2015年文化遗产日暨第七届江苏省文物节主场活动。这是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支持下,继续努力,坚持创新引领,发挥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推动全市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镇江作出更大贡献。
镇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