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江南化工绿色循环演绎“1+1>3”

发布时间:2015-06-11 00:2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1+1”到底会有怎样的结果?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3”。

6月的一天,镇江新区国际化学工业园内的松林路上,不时有车辆驶过。江南化工位于路西侧,与之一路之隔的是企业新厂区。就在一年多前,“新厂区”还是另外一家化工企业,一场融合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兼并重组,让两家企业“加”在了一起。

江南化工成立于1979年,2005年改制成为新安化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国内生产草甘膦的“老字号”,企业多年一直倡导循环经济理念,2011年曾新建年产4000吨气相法白炭黑和年产2.5万吨三氯氢硅项目,利用白炭黑副产的盐酸配套生产三氯氢硅、三氯氢硅副产的四氯化硅用回白炭黑生产,形成资源利用“小循环”。同时白炭黑和三氯氢硅生产中多余的盐酸,用于生产草甘膦,进而降低成本,有效应对了当年草甘膦市场的低迷。

与江南化工隔路相望的江苏利洪硅材料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宏达新材的全资子公司,专注生产和销售有机硅材料及其制品。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公司2010年成立后经营状况一直不佳,2012年由于一场火灾事故,更是陷入停产整顿状态,从而成为母公司的沉重包袱。

2013年,在利洪硅材停产近一年后,一场“1+1”的兼并重组在松林路两侧悄然进行。根据协定,江南化工收购利洪硅材厂区内资产,包括一套7.5万吨/年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和一套尚未建成的7万吨/年硅氧烷生产装置。事后证明,这不单是一次优质企业对停产企业的兼并,更是一场通过技改形成大循环生产的转型升级式重组。

2014年,重组后的新江南化工当年实现销售18.89亿元,其中自营出口1.76亿美元。在全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江南化工仍保持15%左右的利润率,无论相比兼并前的江南化工厂,还是较之过去的利洪硅材,产能和效益都有叠加提升。公司总经理王舜说,这是循环经济的胜利。

重组后的“大循环”,是打通草甘膦和有机硅两大产业形成的氯元素循环产业。具体而言,原江南化工年产5万吨草甘膦,产生的约5万吨氯甲烷废气,经过净化恰可用来生产有机硅单体;而优化和升级原利洪公司装置年产8万吨有机硅,副产的3万吨稀盐酸,在净化和提纯后又全部用于草甘膦生产。两大产业的副产废弃物,互为对方原材料,立足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生产,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去年一年,江南化工收获这样一份循环经济账单:由于草甘膦副产氯甲烷的回收成本仅320元/吨,而采购氯甲烷则大约要2300元/吨,回收利用5万吨节约成本9900万元;有机硅副产的稀盐酸不仅难以销售,而且需要花费120元/吨处理,但购买优质工业盐酸每吨却要200元,一进一出又可节约成本近千万元……当年,公司共节约17671万元。

通过资源利用循环生产,两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在重组后双双提升,完成“1+1>2”。同时还有另一“效益增量”,便是环保。由于生产装置进行了改进优化,副产废弃物基本加以利用,企业的生产尾气完全得到集中处理,厂区基本无异味,化工企业的绿色循环梦想,逐渐成为现实。

市经信委主任薛峰说,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工业经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既有产能和存量企业的转型升级。江南化工瞄准绿色循环经济,通过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盘活负资产实现正效应,攀向产业与价值中高端,其技改之路具有很强示范意义。(冯质冉 凡浩 梁和峰)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