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要闻 时政

对人民高度负责——“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行动综述

发布时间:2015-06-07 01:4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6月2日,重庆武警舰艇支队集结待命。重庆武警舰艇支队启动抢险预案,正在万州某水域进行水上蛙人救援训练的该部潜水分队连夜做好出动救援的各项准备,随时等待命令出动救援。新华社发

6月5日,救援人员进行船体扶正前的准备工作。 “东方之星”轮扶正准备工作从昨晚一直持续到凌晨,打捞和搜寻人员一直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科学救援——组织有序,优化决策,为生命增加希望

4日晚8时许,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驱散几天的阴雨缠绵。

江面上,发动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两艘大型起吊船开始作业:钢缆从水下穿过船体,吊钩固定,船体翻转扶正,抽排水……

攻克难关,小心翼翼,稳步推进。经过不眠不休近2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翻沉的“东方之星”整体浮出水面。

打开生命之门,除了靠争分夺秒、众志成城,更需要科学施救这把钥匙。

严密组织,有力指挥——

国务院成立由副总理马凯任总指挥的搜救指挥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地方搜救力量,有序施救,科学施救,精准施救。

设立前方指挥中心,保障现场搜救人员顺畅作业、迅速搜救。

科学分工,各负其责——

来自海军、海事等部门的潜水员负责按船体图纸摸排船舱;水面搜索由海事及武警部队负责;岸上搜救主要由武警和群众联合完成;空军直升机负责事发现场和下游江面的低空搜救……

在沉船顶部,一共3个小组同时潜水救援。一个潜水救援小组正常配置6人,其中一个潜水员、一个备用潜水员、一个人负责信号、一个人负责供氧的软管、一个人听电话、一个人指挥。但这次时间紧、任务重,每个小组配备了9人,确保万无一失。

科学救援,选配最强力量装备——

事发后24小时内,交通运输部门协调各类船艇共110多艘。上海打捞局、东海救助局挑选了具有丰富海事救助和打捞经验的24人精干救助力量,携带潜水救援设备赶赴现场。

海军工程大学、中船708所、大连海事大学、国家气象中心等单位的船舶制造、海工设备、气象水文专家也陆续赶到。

截至5日下午,共有7艘打捞船在现场工作,参与搜救的船艇达157艘,现场投入二维图像声呐2台套、侧扫声呐1台套、多波束设备1台套、水下电视2台套、潜水设备4台套。

为了给现场救援提供精准水文信息,湖北省启动水上搜救气象应急保障服务一级响应,监利水文站实时进行现场应急监测。沉船断面流量、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水深、水温等信息,每隔半小时就会更新传递给一线救援指挥部。

不断遴选最优施救方案——

2日上午,经过救援蛙人水下探摸后,三种救援方案提交讨论:切割船体;吊起船体;潜水员水下探摸搜寻。

方案一,可能最快实施,但可能造成气垫层漏气后船体下沉;

方案二,需要调集大型船舶,时间来不及;

方案三,是当时条件下,挽救幸存者最可行的办法。

24小时内,要尽最大力量找到幸存者。

现场指挥部确定了先期救援方案:潜水员先通过敲击寻找水下被困者,进而通过钻孔等方式向船舱内注入压缩空气或氧气。

“一个舱室一个舱室进行检查。只要有半点希望,我们就要尽万分努力,绝不放弃!”部队领导给潜水员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底气垫层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中的部分氧气逐渐融入水中。“拖延越久,幸存者生还的几率就越小。在实现船体相对固定前提下,切割将为处于底舱的幸存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海军工程大学专家李其修说。

事发后48小时,船体第一次切割开始进行,之后是第二次、第三次……

参照国际惯例——

“对于船体翻覆事故,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有完整的一套预案,有一定的指导性原则。要在掌握事故船只及所在流域的天气、水文、船体等基本情况后,以最快速度制定科学的救助方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副局长张建新说。

4日傍晚,前方指挥部灯火通明。此时,已距船舶翻沉近70个小时。

必须尽快确定有无生命迹象。

基于约70个小时的人工水下搜索和生命探测仪的结果,参照国际惯例,再有生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指挥部决定,对救援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制定整体扶正救助打捞方案。

科学严谨施救,给生命以最大的负责和尊重。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