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经历了一场暴雨和前晚的阵雨后,昨天终于迎来了利于小麦抢收的晴好天气。截至昨日,全市113万亩小麦收割进度过半。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除了65%的秸秆还田外,还有一部分秸秆采取其他形式利用。
在夏季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江苏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先行一步,不仅收集秸秆用于发电,还为解开“最初一公里”难题探试新路子。
企业联手合作社进村收秸秆
昨日上午9时许,丹阳延陵镇东皇村的一片农田,小麦已收割完毕,打搂机和打捆机搭档在将田间的秸秆归拢并打捆成堆。
王腊春家种了2亩6分地的小麦。他一边在田边看着秸秆打捆作业,一边对记者说,“我家的麦田昨天花了个把小时收割完了,接着用搂草机把秸秆搂成垄;今天上午天一放晴,就赶紧喊机械来打捆。”
王腊春指着田间的秸秆堆说,以一亩麦秸秆生成600斤秸秆计算,他田里的秸秆打成了两堆。“这些打成捆的秸秆,将由华晟公司收集运输回厂,作为生物质燃料用于发电。”
不一会儿,村党总支书记束和平来到田边,他说,这些处理秸秆的“铁牛”,都是由华晟公司和东皇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购买的,以合作社的名义贷款购买机械,华晟主要出资和担保。“除了20台收割机外,我们合作社还买了1台搂草机、2台打捆机。搂草机和打捆机是美国、德国进口的机械,所以没有拿到国家的农机补贴款。”
“今年夏收,我们操作的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干部上阵收割小麦,搂草、打捆,然后由华晟公司拿走成捆的秸秆。”束和平说。
束和平也表示,村里有3000多亩麦田,因为田块普遍偏小,不能连片成方,机械在田间转弯作业频繁,一定程度影响了机械作业的效率。
秸秆收回来可有大用场
位于丹阳访仙镇的仁里农场,也是由华晟公司统一收集秸秆,但这儿的模式与东皇村不一样。
仁里农场有1万亩农田,全部由华晟公司流转,属于“工商资本投农”的模式。昨天上午10时许,大片的麦田里,有10多台收割机、搂草机、打捆机在紧张作业。一位机手说:“我们一天可以收割1200多亩小麦。”
华晟公司董事长王甲云正好在现场调度机收事宜。他对记者说,华晟公司流转下这个农场的农田后,在麦收时节将把田间的秸秆收集起来,然后直接运送到厂里燃烧发电。
为了实现秸秆机械化收集、创造明显的生态效益,华晟公司下了“血本”:投入五六千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搂草机、打捆机、夹包机、烘干机等机械,共1100多台(套)。
“只要不下雨,从收割、搂草、打捆、运输‘一条龙’作业,1万亩小麦只要7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作业。”王甲云表示,仁里农场的秸秆加上延陵镇配套农田收集的秸秆,全年一共可以收获3-5万吨,足够发电厂燃烧2个多月,“如果按一吨秸秆可发电750度计算,生物发电量可达到2250-3750万度”。(刁野军 干光磊)摄影 干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