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的安全意识,文明的网络素养,守法的行为习惯,必备的防护技能。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近日提出的“四有”标准,为怎样做一个移动互联语境下的“中国好网民”,描绘了努力方向。
进入中国21年,互联网融进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互联网方便、快捷等大众红利。然而,6亿多网民,5亿多手机网民,每天在网上流动的信息多达上百亿条,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极为艰巨的网络治理难题。规则秩序的欠缺、管理法律制度的匮乏、技术手段的滞后,使得虚假信息、淫秽色情、暴力凶杀、谣言蜚语等网络乱象层出不穷,不仅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安宁,更冲击了国家的网络安全,依法整顿互联网,还它一片晴朗,是所有理性网民的共同心声。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相比于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育期,道德人格养成期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网络有害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信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分不清智慧之火,迟早被海水淹死”,话虽有些夸张,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青少年很容易被花样百出的新玩意儿所吸引,如果抵制能力不强,极有可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当朝阳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雾霾,像素再高的相机,也难以拍出壮美与绮丽并存的霞光。从娃娃抓起,把网络安全知识带进课堂,送进社区,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培养健康、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网络的未来、青少年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才有光明与辉煌可期。
信息传播无国界,网络空间有主权。对个人而言,不断提升网络素养,是维护自身权益、保障家庭安全的现实需要,对国家来说,提高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是维护主权完整、确保核心利益不受侵犯的必然选择。“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中国正面临着网络空间攻击破坏、情报窃密等巨大现实威胁,比如美国就有数千个IP地址直接控制我国境内上百万台主机。今年4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国家安全法草案,把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主权层面,充分显示了中国在网络安全和治理方面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只有当全社会都以争当“中国好网民”为文明自觉,“建设网络强国”的愿景,才能早日映入我们每一个人的手指玩转之间,投射到方寸屏幕之中。
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空间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网站主办者还是参与者,在这片万物生长的虚拟森林中尽情玩耍时,都需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否则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同时也会打破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守护好这片没有硝烟的国家阵地,扮靓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国与民皆责无旁贷,必须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