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日前,市文广新局组织探访第八批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南神墩遗址。记者亲眼见识了不为人知的南神墩遗址。
遗址位于一农业园区
南神墩遗址位于镇江新区丁岗镇留村南300米,葛丹公路东200米处,北为南河,在一个现代化农业园区里。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提醒,记者根本看不出这里竟然还留存着一个新石器时期至周代的古遗址,距今约3000余年。
园区负责人看到这么多人来看古遗址,也很兴奋,高兴地带着大家去看界定古遗址范围的“四个界桩”。在园区一进门的地方,道路边竖着两块白色石桩,上面用红色宋体字写着“文物保护范围界”。现场有考古专业人士说:“这块坡地高出周边地表4米,特别显眼,远古时代的人类就在坡地上居住,一是为了防洪的需要,二是为了防止猛兽的袭击。”
现场发现陶质遗物
看到大家都很茫然,镇江博物馆国家考古领队李永军自告奋勇,要找一个遗址断层给大家看看。只见他来到坡地的一个断层处,脱下凉鞋,踩着断面的黄泥,细心地寻找起来。几年前,就是李永军发现了这个南神墩遗址。
这片遗址究竟有多大?从高处看,这片遗址约呈圆形,顶部较平,四周漫坡状,底径约90米,粗略估算有2000平方米,保存得相当完好。现场考古人士介绍,“大港地区的这类遗址其实有不少,比如毗邻平昌新城的断山墩遗址,遗址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1957年首次发现,1981年9月起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重大发现”。
很快,李永军把大家招呼到一起,看他找到的断层。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张小军也有了新的发现,他手里出现了两片古陶,一片是红色的夹砂陶,一片是硬质的灰陶,它们是嵌在古遗址的断层中。
“红陶相对灰陶来说,烧制温度低一些,材质较软,一般用来盛东西的,灰陶的质地坚硬一些,一般可用来存放种子之类、烧煮等等。”张小军介绍。
而在之前对南神墩遗址的考古中,镇江博物馆的考古队员发现,这片遗址的遗物以陶片为主,而且数量及品种非常多,其中以鬲足为最多,“鬲”(念作lì),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古代煮饭用的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下面可以架火来烧。
南神墩遗址为啥重要
南神墩遗址出土遗物比较丰富,生活用陶器的装饰纹饰种类繁多,具有地域特点和文化个性,器物造型简洁实用,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和研究价值。
在遗址现场,一位老记者的话得到了大家的首肯,“虽然发现的陶片,非金非银,但比金银还要珍贵的多,因为它承载了历史”。
据张小军处长介绍,南神墩遗址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是一个古聚落遗址,虽然面积不大,但很典型。其二,大港地区是吴文化先民重要的活动区域,南神墩遗址遗物丰富,是大港地区现存的一处重要生活遗址,而大港地区现存的以断山墩遗址和南神墩遗址为代表的台型高地遗址是镇江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存,也是湖熟文化的代表性遗存。
总体来说,南神墩遗址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是苏南地区尤其是宁(南京)镇(镇江)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周代土著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历史和实物见证之一。
张小军表示,南神墩遗址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的稀缺性。“大港地区的古村落遗址应该说不少,但经过这些年的土地开发,目前保存下来的、具有原生态特征、还未发掘的类似聚落遗存已经相当少了。如何保护南神墩遗址
张小军认为,现在对南神墩遗址的保护就是“原址现状保护”,换句话说就是“不动它”。很多位考古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不动就是最大的保护。
当天,镇江新区的文物保护人士也来到了现场,他们认为古村落遗址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还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教育价值,古代聚落遗址承载着特定地域厚重的历史,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它的保护、利用一定要按规律办事。“要将这昨天的灿烂与辉煌,变成今天的财富,先决条件仍然是‘保护’二字。唯有历史地传承、有机地融汇,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才能按照它自己的方式生息繁衍,永续留存”。 (通讯员 张宇华 记者 竺捷)摄影 竺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