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最近频繁的雨水天气,在网络上引起一场有关“诚信”的温馨探讨:有网友发帖反映,2011年,七里甸街道四圩社区投放了20把“诚信伞”,方便在社区办事的市民遇到雨水天气时使用。4年过去了,这20把“诚信伞”一把没丢。昨天,记者前往四圩社区感受这份诚信的同时,对全市“诚信伞”的情况进行了走访。
昨天中午,当记者赶到四圩社区时,正好赶上社区居民刘师傅义务维修“诚信伞”。在社区办公大厅,整齐地挂着十多把雨伞。刘师傅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检查每一把“诚信伞”,看到有一点损坏的,就用钳子、胶带一一把损坏处修理好,“最近雨水多了,我担心不及时修理,影响居民们的使用。”交谈中,刘师傅告知,从2011年,社区摆放上诚信伞后,他就非常留意这些伞。“全是免费提供的,4年了,我们这里的居民都非常喜欢这些伞,大家都用得很小心,我也发挥所长,做一些维护工作。”
“不好意思,张书记,上周五借的,今天才有空来还。”采访中,一位小伙子趁着吃午饭的时候,特意赶来还伞。四圩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国平告诉记者:“当初设立的用伞登记册,现在几乎成了‘摆设’。”张国平话语中带着一丝自豪,通过小小一把伞,社区居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诚信。
昨日,记者还调查了包括市图书馆、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市区8家公共场所,以及16个社区,发现“诚信伞”推广情况总体偏低。公共场所中,没有一家有免费“诚信伞”,有的只是交押金借伞服务,而社区中只有2家有免费的“诚信伞”。
有关四圩社区“诚信伞”,在网上也引起了一场有关全市“诚信伞”的探讨。“小小一把伞考验大诚信。”网友“万元户”表示:“诚信伞”也是对社会诚信度的一个“小测试”。
还有很多网友在点赞的同时也提出,希望全市有更多的公共区域进一步增设投放“诚信伞”。“增加一些监督制度作为保障,可以使雨伞的流动率和使用率更高。”网友“小蜜蜂”认为,可以在撑开的伞里添加一些宣传用语,提醒人们有借有还,也可以采取收取押金的形式。“我觉得,目前这个阶段,还不能仅仅依靠自觉,还是需要一些措施来保障。”
网友“路易香浓”则认为,一把雨伞的走向,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诚信水平。如果采取收取押金的形式,“诚信伞”就失去了为市民传递爱与信任的本意,失去了体现诚信的作用,“希望新闻媒体要多多为‘诚信伞’做宣传,延续诚信和善意的力量”。(记者 景泊)摄影 景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