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兵和他的遗体捐献纪念证。崔宁华 摄
金山网讯 昨天,丹徒区上党镇其一村村民何宏来到市红十字会领取了一张遗体捐献申请表,他想成为家里的第三个遗体捐献志愿者。“遗体捐献不能在我这里断掉,应该成为家里的传统。”他告诉记者,自己捐献遗体是受奶奶和父亲的影响。
在其一村,记者见到了何宏的父亲何小兵,他正用左手推着一辆28自行车,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他从家里衣柜中拿出了一个文件袋,小心翼翼地掏出了两本鲜红的证书递给记者。这是两本市红十字会颁发的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一本是何小兵自己的,另一本是母亲金小兰的。何小兵告诉记者,他母亲今年1月份因病去世,遗体已经捐献。“一家三口,祖孙三代人”决定捐献“百年”后的自己,图的什么?“不为别的,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感谢社会对我们家的关爱。”
何小兵告诉记者,1999年的儿童节,在帮助朋友翻建房屋时,不小心触碰到了房顶上方10千伏的高压线,致使右臂及右脚前半部截肢。“现在行走时间稍长,腿上的植皮就会溃烂。”说着他提起裤脚,记者看到他的腿部溃烂严重,脓水已经渗透包扎的纱布。
何小兵以前是种田好手,村里的能人。残疾后,妻子离开了他,承包的鱼塘也荒废了,家里债台高筑,生活陷入困境。“在最困难的时候,乡亲们经常带着慰问品来探望我,嘘寒问暖,村委会还帮我办理了低保,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法援律师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一家企业经常上门慰问,送钱送物。何小兵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知道要感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母亲在电视上看到一则遗体捐献的新闻,于是母子俩决定采取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
2013年1月,何小兵与母亲向市红十字会申请遗体捐献。知道何小兵一家捐献遗体的事情,村民们并不感到奇怪。村官钱晶雪告诉记者,何小兵在村里口碑极好,多年来,何家祖孙三代在水塘边先后救起7名落水村民,颇受大家敬重。
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负责人邵惠国告诉记者,“一家三口,祖孙三代人”志愿捐献遗体,在我市尚属首例。我市目前累计登记遗体捐献的志愿者有315人,一批老干部、知识分子是最早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目前,在农村地区因为观念问题,人员相对较少。(记者 崔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