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区域

迈村茶叶激荡神奇“茶故事”

发布时间:2015-05-24 00:2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一家村办企业竟可以承接国家863计划农业项目课题;吸引国内唯一的茶叶院士陈宗懋加盟,令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十多家科研院所为其服务;在办公室用鼠标种茶、键盘制茶,走出了一条以茶产业为龙头的富民强村之路……这诸多“神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密码?

近日,记者置身于丹阳市云阳街道迈村的茶叶研发大楼——“智慧中心”,有进入高科技企业的感觉。迈村党总支书记、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和一连串的演示动作,把记者带进了引人入胜的茶产业故事中。

种茶与众不同

“如果温度太低,需要防霜保温;如果太高,则要造雾保湿……”王金和一边说着,一边点击鼠标演示。而系统视频窗口上同步显示,离此13公里远的迈村茶园一方试验田里,西南角一座白色风扇缓缓打开,开始自动为茶树吹风,喷灌系统则可以造雾。“有了这一智能化技术,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夏天给茶园自动‘造雾’,在冬天给茶树加温防霜。而且,电扇什么时候开,开多长时间,在什么角度吹风等都按需要先设定好!”王金和娓娓道来,对技术问题了如指掌。

通过“智慧中心”控制,迈村茶园的修剪、施肥、浇水等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智能化。以前人工通常需要一个月时间,但茶园生产智能化后,完成工作用时不超过一周。“现在,整个茶园的日常管理只需要4个人即可,这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每年11、12月份,茶园会“封园”,此时依托“智慧中心”可启动粘虫板,灭杀害虫,但对益虫并无伤害。王金和告诉记者,因为使用了防虫技术,茶叶没有农药残留,企业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

制茶生产革命

依托“智慧中心”这一平台,在制茶过程中,迈村茶叶的分拣、杀青、包装等加工环节实现了“茶叶不落地”避免二次污染的清洁化智能生产模式。今后茶叶生产不需要一个人,或者只需少量的人。不仅如此,因为采用了模块化信息编程的制茶新设备,他们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制作针形茶、球形茶等形状不一的茶叶,以及多个品种的红茶和绿茶。客户喜欢什么茶叶,要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口感,把数据一输送,他们就可以非常直观地生产出。而且每一包茶叶都可以溯源,生产是哪个地块、什么品种、一年四季雨水是多少、用什么肥料、怎么加工、怎么包装、最后这茶叶到谁手上,都可查到,这可谓茶叶生产的一场革命。

由于实施智能化种茶和制茶,迈村的茶叶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走上了一条“优质高价”的发展道路。王金和说,近年来,迈村生产的茶叶市场价格稳定且供不应求。目前,“吟春碧芽”凭借稳定的高质量,不仅销到了浙江、福建、云南等国内茶叶主产区,而且远销德国、香港等地。

研茶后劲十足

迈村村委会副主任刘顺说,迈村茶叶告别传统的作坊式生产,走上高效的产业化之路很是得益于“智慧中心”,这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茶园智能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内多个科研机构和江苏大学合作开发。依托“智慧中心”,迈村聚集了不少专家、教授和院士、博士,培养了80多位中高级品茶师、茶艺师、农艺师等乡土专业人才,以及大批种茶能手和售茶经纪人,这成为农业技术方面坚实的后盾。借此平台,村里抓好农民学习,建立网上学校。从2012年拿到任务,目前,863项目的课题进展较快,已完成了近八成的工作量,开发成功20多项技术和设备,每年申报发明专利10项以上,计划今年将基本完成系统研发工作。

王金和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制定了三个江苏绿茶地方标准,在红茶方面,江苏以前没有自己的标准,都是引用国家的,现在他们也制订出了江苏本地标准。有了统一标准和种植加工的规程,今后任何一个地区都可制作出相应的茶叶。(史惠铭 王鹏翔 栾继业)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