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要闻

镇江获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雨水将最大限度成为有效资源

发布时间:2015-05-21 00:4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日前,由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组织的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评审,经过严格的申报、预审、答辩、公示等激烈角逐程序后,镇江获得全国首批试点资格。这就意味着从现在起,我市将用三年时间,把城市慢慢变成一块存蓄雨水、顺畅呼吸、弹性有度的“海绵”。天降落雨为城市所用,成为涵养土壤、绿化灌溉、净化内河水体的有效资源。

雨水不是“包袱”是财富

每年5-10月,我市都要面临汛期的考验。根据气候资料统计,镇江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雨涝”成为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必须应对的问题。

大数据显示,全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的道路地面后集中从地下水管中排出。一有强降雨,管道都来不及排水,城里“看海”、逢雨必涝成为顽疾。市给排水管理处处长胡坚认为,水泥路面增多,小区绿地成为硬化的停车位,城市越来越“硬”变得无法呼吸,雨水无法渗入地下。虽有绿地,也是隔开的、高出来的,并不利于排水。此外,雨水不经蓄积快速进入管道、排到内河,导致污染,这也是一下雨运河水就变脏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排涝抗旱的思路必须调整。为此我们导入了低影响开发理念。”胡坚说。

低影响开发是通过现有设施,使分散的小“海绵”维持和保护自然水文功能。这些“海绵”可以是屋顶绿化、植被浅沟,也可以是老城区改建过程中设计上的小小改动。我市自2008年起,针对城市地表径流和城市面源污染等开展了系统、全面和持续的调查研究。

一块块小海绵初见成效

3月起动工的解放路南段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就引入了雨水花园、滞留塘的设计。市干道办工程管理科科长陈静告诉记者,雨水花园比道路地面略凹陷,能起到收集和净化雨水的作用,“通过土壤的慢渗,让雨水先浇灌树木花草,净化后再排入地下管网。”位于镇江老城区的金山湖路,两侧人行道采用橘红色透水材料铺装,侧面每隔一小段就有一个拇指粗的孔洞;绿岛低于路面近10厘米,种满了耐旱耐涝的小灌木;围绕绿岛的路牙石没有全封闭,每块都有两个长方形的孔洞。据给排水管理处副处长赵宝康介绍,透水材料、孔洞等都像一块块微型海绵体,饱吸雨水,减缓雨水下渗,补充、涵养地下水。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生态草沟15.72公里,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约3.5万平方米,绿色屋顶3.5万平方米,雨水调蓄池5万立方米。新建道路都按低影响开发理念建造,老路则进行改造。据测算,建生态道路比起原来的扩建管廊,投资节约30%-60%。

那么,老小区的欠账怎么还?市给排水管理处行业监督科科长曹德圣告诉记者,江滨新村探索将不透水路面改为透水路面,利用现有空间做透水绿化带、停车场,楼宇之间安放雨水罐。“我们用模型做实验,在不扩大下水管道管径的情况下,这个老小区足以应对30年一遇的暴雨。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来洗车、保洁,减少对新鲜水的使用。”

 注重细节讲求部门合力

记者注意到,已经定稿的《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中,有这样一些细节:设计排涝型雨水溢流口、路面导流通道,采用本地资源选择渗滤材料进行科学配比;设计适用于旧城区改造、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树池型雨水花园装置;无须大面积挖填现有绿地,而是改造成雨水花园……

此外,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整个社会,需要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职能部门的合作,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对于市民来说,建一块自家的“绿色屋顶”,就成为城市的一小块蓄水海绵。

相关人士透露,海绵城市三年期试点目标是:到2017年底,22平方公里试点区全面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5%以上,排水防涝标准达到有效应对30年一遇降雨,面源污染削减率达到60%,受纳水体水质达IV类以上。更远的将来到2025年底,镇江市建成区全面建成海绵城市,将城市建设成“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城市。(李路琪 朱婕)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